临期产品正在改变年轻人消费观 市场检测应该如何做出改变
贸易是影响经济建设以及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行为,而食品贸易则是其中与民生联系颇为密切的一个领域。民以食为天,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避免不了在饮食上的开销,甚至其中包含了必要消费与可选消费,因此,从食品贸易的发展中也能看出大众消费观的改变。
?
而提到食品,食品安全常常是避不开的话题,也正因如此,食品安全以及食品本身所具备的性价比,成为了影响或者说反映消费者消费观的两个重要因素。在传统观念中,大家往往更愿意买价格便宜,生产日期临近的产品,或者是心理预期价格范围内,自己更想品尝的产品。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临期产品的命运往往是成为垃圾。
?
但是近几年,随着临期产品被赋予了低价的属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的去购买临期产品,甚至出现了临期产品的专卖店。年轻人乐衷于购买临期产品甚至影响了消费市场的发展。根据我国电商在线统计,目前,我国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已经超800亿元,并且开始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回收再出售)。不少消费者更直言“接受了临期产品后反而难以正视正常的消费品价格”。不过与此同时,许多新的问题也由此诞生。
?
所谓临期产品,简单的说就是指“濒临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产品,在早几年这种产品通常以“尾货”的身份在“灰色地带”进行销售,或是以内购的模式由企业自行消化。但是随着近几年在大众市场流行开来,管理不规范、维权困难、食安界定模糊等问题也随之产生,甚至因此影响了普通产品的消费环境。
?
针对这种情况,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中,特别提到,“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以此来规范临期食品市场,确保消费者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购买,并且有权利对问题进行反馈、维权。
?
但事实上,除了超市等平台自己开设的“临期促销产品专柜”外,绝大多数临期产品想要再次销售,都是经历“大型经销商——大型二手囤货商——若干小型中间商——实体临期食品折扣店——消费者”这一流通环节的,期间可能还涉及“网络带货”或是“微商”等缺乏监管的销售渠道,因此除了超市等传统销售机构外,大部分临期产品在购买的时候,其安全性很难得到保证,甚至还存在修改标签(主要是生产日期)的风险。
?
针对这种情况,大部分时候只能靠消费者投诉或者行业内部举报来处理,但从临期食品文化的长期发展来看,加强有关部门介入,建立独立完善的临期食品检测、溯源渠道,定期进行临期食品抽检都非常重要。
?
当然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理性消费,选择合适的渠道仍是实现自我安全保障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