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出台,明年消费板块有望加速修复
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纲要》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让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全面建立完整的内需体系。
业内人士指出,《纲要》选择在这个时点出台,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内需对2023年经济拉动力,提振市场对经济修复的信心,预期政策明年将主要引导居民消费较大幅反弹,提振民间投资信心。
扩大内需已“箭在弦上”
此次扩大内需战略出台的大背景,是外需滑落、投资承压。
首先,连续两年高增长的出口外贸,已快速落入负增长区间。继10月经济恢复势头转弱、出口首次降至本轮以来的单月负增长后,11月出口同比下降8.7%,降幅远高于10月份的-0.3%,超出市场预期的-1.5%。
此外,受外部地缘风险、全球流动性紧缩等因素影响,不少经济学家预测,明年出口端大概率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其次,过去我国以地产、基建为主的投资促增长难以再用。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基建投资主要靠地方财政来推动,由此导致各地杠杆偏高,还造成重复建设,最终影响到经济的增速。
从11月社融数据来看,基建继续拉动企业中长贷增长,但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量偏低,融资需求疲弱。预计11月社零数据将下降至-2.09%,而10月降幅为-0.5%。
由此可见,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目前只剩“消费”还有想象空间。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逐步优,明年经济复苏将以扩大内需战略为主线。”经济学家、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向钛媒体App表示。
众所周知,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消费大国。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4%,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马车”,但距离发达国家80%的比例还有差距。
《纲要》充分肯定了消费对于稳增长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国内市场基础更加扎实,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环境条件深刻变化。展望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
此外,《纲要》把“消费投资”放在了第一位,指出“投资”要优化结构,更有效服务于“消费”。
张奥平建议,扩大国内需求应以恢复市场主体信心为着力点。尤其要帮助中小企业恢复对未来发展的信心,避免疫后中小企业长期信心不足的“后遗症”成为“永久性创伤”。
消费成拉动GDP增长主要驱动力
《纲要》指出,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应当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0万亿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带动进口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
相关数据显示,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2021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24.5%,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4.2%。
鉴于内外部利空因素的缓和,消费回暖已在不少投资人士的预期之中。西部证券认为,经过两年多的估值与业绩“双杀”,食品饮料板块估值尚处于历史较为底部区间。从市场历史看,外部需求环境最差的时点普遍为食品饮料板块股价最低点。
不过,近期感染人数的快速上升,也令短期市场对消费回暖有所担心。对此,中信建投的一份研报称,通过对海外市场研究发现,影响一般在3-4个月就会逐渐开始修复,并且餐饮链条修复的弹性最大。
该机构对食品饮料板块保持乐观,并认为,短期影响可能是最后一次对食品饮料板块的冲击,“越拉长时间,食品饮料板块复苏及成长的确定性越高。”
此外,《纲要》还指出,要释放出行消费潜力。包括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汽车消费可能是明年消费的一大亮点。”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提速明显,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逐步实现弯道超车,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已超过200万辆;价格上也出现了不少40万以上的汽车品牌。“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车无论在销量和档次上都占都占有很大优势。”
地产坚持“房住不炒”,挖掘结构性需求
《纲要》特别提到,要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此次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纲要》,充分体现了后疫情时代对于内需或消费的极大重视。”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对于房地产方面的内需政策,实际上有几个重要的层次。房地产内需的促进要基于“一定位一制度”的大框架下进行,即要在“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制度下推进。唯有这样,对住房或居住消费的支持才具有可持续性,也防范出现方向的偏差,如出现各类炒作购房需求的错误做法。
最新数据显示,11月居民新增中长期信贷2103亿,环比10月份332亿有所改善,反映出房地产的一系列刺激措施对购房需求修复有了积极的作用,但和去年同期5821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那么,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我国的住房需求还有挖掘潜力么?
《纲要》指出,要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促进家庭装修消费,增加智能家电消费,推动数字家庭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廖群曾表示,近3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之中,尤其是今年调整加速。如此的调整是市场从高点回调和中央“房住不炒”调控政策生效的共同结果。未来调整还将持续,但毕竟是中短期的,从政策角度复苏信号已显,市场将在此信号引导下向长期的发展轨道回归。
“应该从结构性的角度客观、科学与准确地评估今后我国住房需求的增长潜力。”廖群强调,今后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将在区域层面呈现结构性的增长局面。
2023年消费和投资将有哪些新机会?哪些提振市场信息的措施将继续落地?哪些赛道将迎来爆发??
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济安金信、钛媒体联合举办的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峰会暨中国投资基金群星峰会,将于12月28日在深圳盛大开启。“双峰会”将分为两个平行会场,分别聚焦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与价值新发现”与“投资基金——信任的力量与价值重塑”两大主题。“双峰会”也是钛媒体十年致敬盛典·深圳峰会的重要呈现,我们期待与各界人士推心置腹,坦诚共叙,探讨中国在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之时,市场参与各方如何勠力同心,共同推动金融行业与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扫码了解更多,抢占参会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