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
语言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传感技术 >> 中国电信荆瑞泉:M-OTN/OSU正从技术标准创新迈向商用部署阶段

中国电信荆瑞泉:M-OTN/OSU正从技术标准创新迈向商用部署阶段


金句摘要:

经过三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M-OTN/OSU技术标准趋于成熟稳定,产业链已相对完善,正在从技术标准创新迈向商用部署阶段。中国电信将联合M-OTN/OSU产业链上下游各方打造更加完整的生态圈,积极推动现网部署和应用,提升OTN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和客户使用体验。

C114讯 12月30日消息(水易)随着5G、千兆网络等规模部署,加速了家庭、企业数字化转型,据预测边缘站点流量未来5年将增长3倍。算力时代,4K/8k、XR元宇宙等新业务的也蓬勃发展,接入流量呈指数增长,运营商城域站点普遍面临带宽资源不足,扩容时机房空间和光纤资源不够的困境。

为了更好的应对未来算力网络发展的需要,C114于12月29日举办了主题为“算力时代,城域光网演进方向探索”的线上研讨会,邀请来自各界的专家学者对算力时代,城域光网演进方向进行深入探讨。中国电信传输专业高级专家、教授级高工荆瑞泉详细介绍了近一年来M-OTN/OSU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广情况。

OTN下沉,小颗粒业务承载遇难题

荆瑞泉表示,SDH/MSTP停建背景下,驱动OTN网络下沉到城域网络边缘。同时大量高价值专线业务依旧保持GE以下的小颗粒属性,以上海电信为例,目前中小颗粒专线业务中普通专线平均带宽小于30Mb/s。

另外,OTN网络下沉到网络边缘,节点数量剧增,对设备成本非常敏感,因此需要引入更多的小厂商来降低设备成本。同时,接入型OTN设备厂商众多,需要设备管控的开放解耦,以便实现统一管控,降低维护成本。

为了支持GE以下小颗粒业务的高效承载,引入了分组增强型OTN(VC&PKT)方案。但是,分组增强型OTN的多平面交换技术复杂,网络管理运营复杂,还存在VC低阶交叉容量受限、EoS业务汇聚比少等挑战。

荆瑞泉表示,针对业务发展需求和OTN现网存在问题,中国电信联合业界各方提出了基于OSU的M-OTN技术创新方案,目标是提供低成本、低时延、低功耗的以城域应用为主的综合业务承载方案。

M-OTN/OSU是理想方案,优势明显

M-OTN即面向城域优化的光传送网(Metro-optimized OTN),具备三大特征:引入灵活映射的光业务单元(OSU),提供2Mbit/s-10Gbit/s级粒度多业务的高效承载能力;引入OTU0/25/50 新型OTN接口,重用以太网光模块,实现城域接入、汇聚层的低成本组网;引入开放式管控接口,实现对多厂商接入型M-OTN的统一管控。

OSU则是面向分组承载优化的硬管道技术,同时兼顾TDM业务的承载;支持优化的OSU带宽无损调整机制,可以实现快速调整;通过减少映射层级以及匹配信元交换,实现低时延传送。

在对M-OTN以及OSU技术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后,荆瑞泉总结了M-OTN/OSU技术的突出优势。

多业务统一承载:OSU可提供2Mbit/s-10Gbit/s级粒度多业务的统一承载能力,逐步由ODU、VC、以太网三个平面分离承载向ODU/OSU统一承载演进,简化业务承载方案和网络运营维护。

低时延:与目前OTN网络普遍采用的EoSoO承载方式相比,OSU通过简化映射机制和减少处理层级等方式,实现低时延传送,经测试,城域内RTD可降低1-3s。

带宽无损调整:OSU支持多厂商组网场景下的带宽无损调整,与现有ODUflex的无损带宽调整机制相比,OSU调整时间更短、调整颗粒更精细,最小调整步长2.5M,秒级调整时间,调整范围2Mbit/s-10Gbit/s。

以太网业务汇聚能力强:目前EOS业务的汇聚比最大支持64:1,而EoOSU业务的10GE板卡汇聚比可达200:1,100GE板卡汇聚比大于500:1。

小颗粒业务交叉能力强:目前现网OTN设备支持80G低阶VC交叉容量,可提供3225条10M EoSoO业务;而目前典型的M-OTN设备OSU交叉容量为6.4T,可提供16000条EoOSU业务,是EoSoO方式的约5倍。

标准化有序推进,产业链支撑有力

标准化是信息通信领域的灵魂和通用语言,在M-OTN/OSU技术标准化工作方面,中国电信企业标准:基于OSU01的《城域型光传送网(M-OTN)设备技术要求》已于2021年底发布实施。

行业标准方面,2019年12月起,国内CCSA立项“光业务单元(OSU)技术要求”和“基于OSU的OTN设备技术要求”行标,目前两个行标已完成征求意见稿上会,预期2023年底完成。国际标准方面,ITU-T在2020年初立项G.osu标准,2022年9月对标准范围进行更新,预计2023年12月完成。

荆瑞泉表示,行标和ITU国际标准都延期到23年底完成,但是实际进度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因为行标的主体技术方案与电信企标是一致的,因此虽然还没有正式发布,但是可以依据其进行开发。

目前M-OTN/OSU技术已经得到了产业链有力的支撑。荆瑞泉介绍,接入型M-OTN设备(M1&M2),近期已完成对超过10个厂商设备的集采测试,主要功能和性能满足技术规范要求,设备均支持符合行标的管控接口,2023年将进行现网部署。

核心、汇聚层M-OTN设备(M3&M4),部分厂商目前可提供FPGA版本的设备,正在进行现网试验;主流厂商2023年上半年均将提供ASIC芯片版本的设备。

另外,OSU仪表方面,目前OpWill公司已有仪表支持对M-OTN/OSU的测试;OSU芯片方面,国内已有公司可提供用于M1盒式设备的OSU ASIC芯片。

持续演进,加速迈向商用部署阶段

荆瑞泉介绍,M-OTN/OSU网络演进目标分三个阶段完成。当前的网络现状是VC平面、PKT平面、ODU平面,过渡期引入OSU取代PKT平面,最后的目标网络是将VC平面也取代,OSU平面和ODU平面实现对大小颗粒业务的统一承载,包括政企专线、高品质入云专线/云间互联、VR/视频业务。

对于M-OTN/OSU的应用场景,荆瑞泉指出主要在城域OTN:需同时支持ODUk和OSU交叉能力,城域出口M-OTN设备将OSU复用到ODUk中。对于骨干网OTN:继续沿用现有OTN网络,提供ODUk交叉能力。

如前文所述,接入型M-OTN设备已经完成了相关工作,即将进行现网部署。对于城域核心汇聚层如何引入OSU也在探讨过程中,荆瑞泉指出,基于OTN网络现状并借鉴IP网络的经验,目前考虑采用Overlay和Underlay两种建网模式。

荆瑞泉介绍,近期中国电信正在进行M-OTN/OSU现网试验,针对M-OTN/OSU技术的现网规模部署能力和长期运行稳定性进行测试验证,验证现网设备和网管系统升级支持OSU能力。本次现网试验设备均为商用化M-OTN设备,分别对新建和现网升级两种OSU引入模式进行验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电信正在研究基于OTN的算力网络架构。荆瑞泉介绍,对于以小带宽、低时延、灵活调度、按需服务(BoD)为特征的南北向流量(算力用户到算力中心),可以用M-OTN/OSU进行承载;对于东西向流量(算力中心之间),需要大带宽和低时延,则需要OTN/WDM来承载。

荆瑞泉表示,经过三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M-OTN/OSU技术标准趋于成熟稳定,产业链已相对完善,正在从技术标准创新迈向商用部署阶段。中国电信将联合M-OTN/OSU产业链上下游各方打造更加完整的生态圈,积极推动现网部署和应用,提升OTN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和客户使用体验。

用户评论

发评论送积分,参与就有奖励!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