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机床行业能否持续复苏?中国机床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在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机床作为最基础的加工机器,也必须要向中高端发展。目前我国中低端机床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但产品性能与海外产品仍存在一定差距;高端机床则基本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不到10%,国产机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机床(英文名称:machine tool)是指制造机器的机器。机床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
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动作并加工零件的控制单元,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监控全部在这个数控单元中完成,它是数控机床的大脑。
自2018年,随着国际贸易形式发生转变,机床的进口市场显著下降,从2018年的96.7亿美元降至2020年的59.7亿美元,贸易逆差从56.7亿美元降至19.5亿美元。一方面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和国际疫情对机床行业造成负面冲击;另外,国内机床制造水平有一定程度提升,对高端机床的依赖度逐渐下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机床行业产业链
机床行业上游主要包括铸件、钣焊件、精密件、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电气元件等;中游是机床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及特种加工机床;下游客户包括汽车行业、传统机械工业、模具行业、工程机械、电力设备、轨道交通、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技术工业以及其他加工工业。
机床行业发展现状
从成本结构来看,在机床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成本占比最高,为73.9%,其次是人工、折旧与其他制造费用,占比分别为11.9%、7.9%和6.4%。
2001年~2011年,我国机床行业高速增长,我国也在2009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床生产国。2012年以来,受下游行业需求萎缩影响,我国机床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目前,国内数控机床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龙头企业营收规模也仅在30亿元~50亿元之间,与国际一线机床厂商相比差距较大。
从制造业品类齐全度及金额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至2019年,我国制造业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我国制造业GDP规模达26.92万亿。制造业的较快发展,带来对数控机床等生产工作母机的需求增加。
2020年中国机床产值169.18亿欧元,占全球总产值的29.3%;从需求端看,中国机床消费为186.1亿欧元,占全球消费额的比重为32.5%。中国机床产业规模达千亿,是全球最大的市场。
2022年上半年,机床协会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微降0.2%。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同比下降8.4%;金属成形机床同比增长24%;工量具分行业同比增长1.1%;磨料磨具同比增长13.7%。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近日公布1-4月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4月,机床工具进口总额42.1亿美元,同比下降6.5%;出口总额63.3亿美元,同比增长13.0%,中国机床工具出口继续保持明显增长。
2022年4月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发布数控机床等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上云标准,推动制造业向品质卓越、品牌卓著的方向发展,推进实现“制造强国”战略。
自2020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了多项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走出下行通道,复苏趋势明显。未来机床行业能否持续复苏?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供需两端来看。
从需求端看:
第一是机床的更新替换周期来临。通常机床的设计使用寿命约为8~10年,目前正值新一轮机床更新替换需求释放的高峰,尤其是目前我国很多传统机床处于超期服役状态,随着行业景气度提升,更新替换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
第二是机床数控化率提升。目前,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仅为45%左右,远低于日本、欧美地区制造业发达国家水平。随着自动化、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模具等下游行业的发展,对于机床的性能要求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加快了存量机床迭代升级。
从供给端看:
第一是民营机床接力国企成为国产替代生力军。国内民营机床企业由于没有历史包袱,设立之初期便定位中高端产品,在近十年行业下行周期中营收逆势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近年也是民营机床企业上市高峰期,通过上市募资投建新产能以及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也进一步巩固了行业地位。
第二是国产替代相关的政策支持。当前,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对智能装备、数控机床等产业高度重视,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行业发展的法规及产业政策。在政策支持下,国产机床企业有望不断占据中高端机床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