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百万套/年!国内乘用车前装电子外后视镜规模节节攀升
突破百万套/年!国内乘用车前装电子外后视镜规模节节攀升
导语:后视镜被称作汽车的“第二只眼睛”,但因存在风阻和视觉盲区等不足,传统后视镜也被吐槽为“招风耳”。电子后视镜出现后,摄像头取代了传统的“一面镜子”,而且被加入智能化概念,可以给车主带来更丰富、更实用的驾驶体验。
1月13日消息,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仅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电子外后视镜的规模将可能突破百万套/年。同时,智能驾驶系统逐步从功能配置转向用户交互体验升级,这将成为电子外后视镜市场的最大变量因素。
近年来,电子后视镜一直是汽车行业关注的热点。2015年,ISO发布电子后视镜标准;2016年,日本和欧洲先后发布标准,允许电子后视镜装车。期间,不少国外车企也纷纷推出全新电子后视镜车型。2018年12月,我国就开始了电子后视镜国家标准修订,并于2020年6月发布了征求意见稿。
来源:网络
2022年12月29日,汽车后视镜“新国标”发布,并将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无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电子后视镜可以单独上车,必将迎来行业新赛道。
“新标准3.1条将后视镜改为间接视野装置,明确规定传统光学视镜、摄像机-监视器系统或其他能够向驾驶员提供间接视野信息的装置都满足标准要求,标志着电子后视镜可以替代传统光学后视镜单独使用。”据行业高层解释说。
“与传统后视镜相比,电子后视镜视野更大,而且在黑夜或者是雨天,也能给驾驶员提供完美的视野环境。”据悉,不仅如此,电子后视镜还可有效降低风阻,节能减排。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子后视镜必然会极大颠覆传统后视镜供应商。
资料显示,一方面,相对于传统后视镜,电子后视镜是一个跨界的全新产品,在设计、测试、制造等方面完全不同,这需要企业在技术、人员、设备、设施等方面持续加大投资。另一方面,产品的变化,也会促使企业从传统行业向电子行业升级,整个运营体系都需要进行产业升级。据业内人士预测,随着电子后视镜的投产,汽车后视镜市场容量会增加10-15倍。
实际上,有报道也显示,其实目前国外一些地区例如欧洲、日本,电子外后视镜已开始上车了,比如雷克萨斯ES300h、本田Honda e、奥迪e-tron等车型在海外市场使用的就是电子外后视镜。
而在国内汽车市场,目前明确会有电子外后视镜上车的产品,也已经有好几款,从售价百万级的路特斯ELETRE,到十万级别的北京魔方等车型都有搭载。
比如作为路特斯首款纯电超跑SUV,ELETRE的电子外后视镜选装价1.6万元,相比传统后视镜,可以增加了50%横向视野,且支持15档亮度调节。而十万级别的北汽魔方采用的电子外后视镜,据称也可以获得比传统后视镜多3倍的视野,同时风阻减少4%。
总的来说,从AR-HUD取代传统仪表,到电子外后视镜取代传统光学后视镜,现如今智能汽车的座舱内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也正是科技逐渐改变我们用车方式的体现。
未来,汽车产业必将向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发展,随着电子后视镜大规模生产,其供应链可能会大规模洗牌,这对于汽车中控供应商和传统后视镜供应商来说都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