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
语言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传感技术 >> 6大充换电产业链“小而美”企业,谁能分到万亿赛道一杯羹?

6大充换电产业链“小而美”企业,谁能分到万亿赛道一杯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能链研究院

事物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

2022年,虽然在产业端,大多数新能源企业都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但在资本端,新能源相关企业的市值却迎来了调整期。当下的新能源正经历从“狂热”到“冷静”的转折期。当然,从长期发展趋势看,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等新能源赛道,均受益于全球碳中和的大趋势,短期调整无碍光明前景。

在化石能源主导的时代,以加油站为核心,向上下游的炼厂、输运等环节蔓延,在全球各地催生诸多跨国巨头公司。未来,电动汽车将取代燃油车,以充电站为核心,在充电桩制造、充电桩运营、光储充一体化、虚拟电厂等充换电产业上下游,也将释放巨大市场机遇,带动一大批企业高速增长。

科士达,聚焦充电桩自主研发,开辟储能“第二增长曲线”

科士达(002518.SZ)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专注于数据中心、充电桩及新能源领域的智能网络能源供应服务商。

在充电桩领域,科士达的充电桩产品系列齐全,主要包括:一体式直流充电桩、分体式直流快速充电桩、壁挂式交流充电桩、充电桩模块、立柱式交流充电桩、监控系统等。通过智能充电系统、配电系统、光储系统、充电云平台、安防系统、运维管理系统,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满足社会大中小型充电站的建设需求。

科士达的充电桩业务持续深耕电网、公交客运、城投交投、充电运营等行业领域,参与中国铁塔、南方电网、信阳公交、徐州公交、无锡市政、中国能源建设、四川交投等项目。

除了充电桩,科士达还大力发展光伏、储能业务。2019年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宁德时代科士达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储能、充电桩、光储充一体化等相关业务。2022年成为美国头部户用逆变器供应商SolarEdge重要的电池PACK供应商。2022年12月21日,科士达公告称,时代科士达于近日收到与客户A签订的储能产品采购订单,订单金额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61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营业收入的52%。

受益于国内外储能市场需求“井喷”,储能市场成为新能源领域炙手可热的赛道。浙商证券研报显示,2021-2025年储能市场四年预计CAGR达68%,全球储能市场高景气度发展,电力储能、户用储能、便携储能为三大重要应用场景,加速推进储能市场需求放量。

根据IHS和IEA统计,近十年全球累计光伏配储比例逐年上升,2021年光伏配储渗透率已经达到了5.7%,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分区域来看,目前仅有意大利和德国等欧洲地区渗透率达到了10%以上,其中德国渗透率超过了20%。不过从全球范围内可以看出包括美国、澳洲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其光伏配储渗透率仍不足10%,全球储能渗透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欣旺达,加码动力电池,破解新能源汽车快充密码

欣旺达(300207.SZ)成立于1997年,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形成了3C消费类电池、电动汽车电池、能源科技等六大产业群。2008年,欣旺达正式切入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业务已经成为欣旺达业绩强劲增长的第一大驱动力。2020年,欣旺达未进入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行列;2021年,欣旺达动力电池总出货量3.52GWh,其中国内装车量2.06GWh,市占率1.3%,位列装车量第十。据不完全统计,到2025年,欣旺达的动储电池产能预计将达到198GWh,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同时,欣旺达还加强对超级快充动力电池的研发布局。2022年9月3日,欣旺达发布了旗下超级快充动力电池产品——SFC480,该产品最大充电功率达480kW,可适配800V及400V高压系统,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km,充电10分钟续航400km,一次充电续航可达700km。

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持续深耕,使欣旺达获得主流车企认可。2022年11月6日,欣旺达成为德国大众HEV项目电池包系统的量产供应商,为大众供应相关产品。同年12月5日,成为沃尔沃汽车项目定点供应商。此外,广汽、上汽以及雷诺、日产等车企,均成为欣旺达合作客户。

随着续航超过1000km的车型陆续亮相,电动车里程焦虑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但充电慢、充电难依旧制约着电动车的发展。高电压平台技术和与之配套的超级充电桩是目前最被看好的解决方案之一。

目前,电动汽车高压系统普遍采用400V电压平台。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充电功率、缩短充电时间,就需要将电压平台从400V提升到800V、1000V甚至更高的水平,来实现高压系统的扩容,实现350KW以上的快充。

随着技术进步,高压快充已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国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和奥迪、大众等国际车企均布局了800V高压平台或车型,高压快充方案的配备,将为车主带来“充电5分钟,续航100公里”的全新充电体验。

根据华创证券测算,2025年和2030年800V高压快充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分别达到324亿、878亿元。2021~2023年国内800V高压快充行业从无到有,2023年~2025年复合增速有望超过70%,2025年~2030年复合增速约为20%。

协鑫能科,深耕换电市场,持续布局上下游产业链

作为国内领先的清洁能源综合服务商,协鑫能科(002015.SZ)主要从事清洁能源运营、移动能源运营和综合能源服务三大板块业务。

近年来,协鑫能科移动能源业务异军突起,新能源车换电业务进展迅猛。协鑫能科主要采取轻资产模式,对移动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和充换电平台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借助新能源汽车出行平台实现向充换电平台的导流,完成充换电数据平台的建设,构建移动能源产业生态。

协鑫能科推出“协鑫电港”移动能源电动化出行解决方案,自研了三种换电港,包括商用车换电港、物流车换电港和乘用车换电港,提供电动汽车补能服务、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截至2022年9月,协鑫能科建成乘用车换电站32座,商用车换电站12座,商用车充电场站1座,已立项签约的换电站已超200座。

相比充电模式,换电模式有两大优势,一是缩短了补能的时间、提升车辆运营效率;二是降低新能源汽车购车成本。换电模式的优点已经在出租、网约、重卡、轻卡等运营场景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目前,国内换电行业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以蔚来、吉利、北汽为代表的整车企业;以宁德时代、SK为代表的电池厂商;以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为代表的大型央企;以奥动新能源、协鑫能科为代表的第三方服务商。

换电依然属于新兴行业,还仍存在两个最大痛点。第一,换电的车辆过少、换电频率过低、换电站盈利难;第二,换电标准不统一,不管是车企还是电池企业,又或者是换电站的建设方,各有各的标准。

不过,在政策鼓励、资本支持、商业模式改善和技术进步等共同推动下,换电模式迎来“风口”,行业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在“30·60”大背景下,换电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必然形式。基于2025年换电车型占比达30%的预判,2025年国内换电站将达2.2万座,运营市场规模有望达2631亿元,换电站设备市场有望达693亿元。

能链智电,打通充电服务全链路,开拓虚拟电厂赛道

能链智电(NAAS.US)成立于2019年,隶属于中国领先的能源数字化企业能链控股,总部位于浙江安吉,是中国规模最大且增长最快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之一。2022年6月13日,能链智电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也是2022年在美国上市的第三家中概股。

针对中国充电服务市场极端分散、充电设施利用率低、充电运营商盈利难、充电体验有待提升、场站运维智能化程度低等痛点,能链智电以行业“连接器”角色,整合充电桩制造商、运营商、主机厂、企业等产业链各方,面向个人和商业用户提供包括充电网络建设、选址规划、电桩采购、电力采购、EPC总包、代运营、代运维、增设服务设施等在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其作为第三方服务商价值凸显。

自2020年3月被纳入“新基建”成为七大产业之一以后,充电桩行业就随之迎来了高光时刻。2019年,充电桩保有量为12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2万个、私人充电桩70万个,而截至2022年前10个月,充电桩保有量已达47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168万个、私人充电桩302万个,分别翻了3.2倍和4.3倍。

充电基础设施规模的提升也带动了能链智电业绩的高成长。截至2022年9月30日,能链智电的充电解决方案已服务1282家充电桩运营商,并连接超4.5万个充电站、超43.4万把充电枪。2022年前三季度,能链智电总充电量达到18.92亿度,总交易额(GTV)达18.61亿元人民币,分别是2021年同期的2.29倍、2.35倍。

2022年,能链智电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等应用场景,开始向虚拟电厂、光储充一体化等新兴商业模式拓展,参与大电网削峰填谷,实现电力智慧调度,更好地助力交通能源低碳实践与绿色发展。

从用电侧来看,随着近年来储能设施、分布式光伏、智能用电设备以及新能源汽车及充电站等产品的全面普及,电力用户的角色从原来单纯的消费者变成了“产消者”。能链智电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快电覆盖广大新能源汽车车主,同时配合光储充一体化建设,在用电侧已经构建起完整业务闭环。

根据中金发布的《充电服务:行业趋势转变,新兴商业模式崛起》研报,充电行业建桩主力转变、风光并网增加、峰谷价差拉大的背景下,全包、光储充、虚拟电厂等新兴商业模式将成为未来市场主流。

“虚拟电厂”是实现智能配电网的重要技术之一,指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把分散在电网中的电源、负荷、储能资源,如光伏/风电设施、户用储能、电动车、充电桩、空调等整合起来,合并作为一个特别的电厂参与电网运行。

虚拟电厂可谓用户端负荷资源进入电网的“必经之路”,能够很好地协调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之间的矛盾,既可以作为“正电厂”向电力系统供电,也可以作为“负电厂”消纳系统的电力,起到灵活的削峰填谷作用,助力电网系统保持实时平衡,在提升电力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从成本角度考量,虚拟电厂不仅能够节约电厂和电网投资成本,同时具有节能和减碳效益,叠加近年来中国国内不断发布虚拟电厂支持政策,虚拟电厂建设将进入黄金期。根据国家电网测算,通过火电厂实现电力系统削峰填谷,满足5%的峰值负荷需要投资4000亿元;而通过虚拟电厂,在建设、运营、激励等环节投资仅需500亿-600亿元。

华西证券曾预测,到2025年,虚拟电厂的投资建设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平均每年投资建设规模达到105亿元~200亿元;在运营市场规模上,预计虚拟电厂2025年将达968亿元,2030年将超过4500亿元。

截至目前,已有天津、上海、北京等省市将虚拟电厂建设纳入“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或能源发展规划中,政策主要涉及虚拟电厂需求响应、辅助服务等,支持举措包括推动虚拟电厂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商业模式、鼓励参与市场交易等。

晶科科技,加快数字光伏电站建设,EPC业务乘风而起

晶科科技(601778.SH),专注电站开发、电站服务、能源服务三大业务,涵盖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开发、运营、电站资产管理和转让交易;EPC总包、电站智能运维和全生命周期托管;光伏+储能离网服务、光伏+多能的综合能源服务等。

当前,光伏电站存在电站数量多、管理规模大(GW级以上管理规模已经成为常态,按照平均20MW的场站计算,1GW电站每天将产生25GB的数据);分布散(电站分布在不同的省市,相距远);类型多(包含地面电站、分布式电站、户用电站等);人才缺口;系统孤岛问题等难点痛点。

基于这些痛点,2014年,晶科科技提出了光伏电站数字化建设。目前,晶科科技运维智慧管理平台管理规模超过了6GW。该平台包含一个平台、四个中心,能有效解决光伏电站数据采集接入、智能监控、数据分析等问题。

如今,晶科科技已在浙江、江苏、河北、安徽、宁夏、青海等20多个省份建成了光伏电站,已为1000多家电站业主、工商业客户和园区客户提供能源管理和能源服务,国内项目储备容量超28GW。同时,晶科科技积极开拓国际业务,海外业务拥有独立发电项目容量2.2GW,海外储备项目超15GW。

除光伏电站业务外,晶科科技还在积极开拓面向工商业客户的综合能源服务,数字化、储能、电动车充电站以及能源交易等解决方案。

在光伏电站、充电站建设方面,晶科科技采用的EPC总包方式是目前主流建设模式之一。EPC涵盖场站建设的规划设计、设备采购、报批报建、安装施工、运行验收等全部内容或者多阶段内容,最终以“交钥匙”的形式完成建设目标。业主只需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是一种降低成本的方式。

当前,EPC业务还存在不少难点。首先,上游组件等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下游人工成本高,导致项目成本控制难度大;其次,光伏或充电区土地交付协调难度大,影响整个项目工程进度;此外,如果业主的工程进度款不能及时支付,EPC承包方垫资压力大,相应地又增加了公司的资金成本。为此,EPC角色更多的是由具备极强项目开发能力的企业来担任,除晶科科技外,阳光电源、隆基、正泰等企业正快速切入这一领域。

随着市场不断成熟,用户接受度的提升,EPC的占比会不断上升,优选专业、合格的EPC企业将是保障整个项目收益率的基石。

芯能科技,掘金分布式光伏,布局光储充赛道

芯能科技(603105.SH)成立于2008年,是复合型光伏电站运营商。自持工商业分布式屋顶光伏,并对外提供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运维“一站式”服务,并积极开拓充电桩、储能等新业务。

2016年,芯能科技光伏组件生产线建成投产,较大幅度降低电站开发成本,同时持续加大自持分布式电站投资建设。2018年,芯能科技开始向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与建设转型,由原来的高风险的生产制造重资产运营,转向低风险的优质电站资产投资运营。

截至2022H1,公司累计完成太阳能分布式电站装机容量超1GW,其中自持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规模达662MW。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业务方面,自2017年至今,公司累计已并网28个BIPV项目,装机规模达35MW。

在充电桩方面,芯能科技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增长势头极为迅猛。截至2021年底,公司累计铺设充电枪177把,充电桩总规模约6.7MW,同比增长822.2%。芯能科技目前积极探索与尝试建设将太阳能分布式电站与储能技术、充电桩技术相结合的智能化充电站,在2018年完成光储充一体化实验充电站基础上,依托现有分布式客户正在积极稳步推动此项业务。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积极推进试点示范,探索单位和园区内部充电设施开展“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之后,包括陕西、四川、江苏、湖北、广东等在内的多个地方出台多项“光储充”支持政策,鼓励光储充一体站建设。

资料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光储充一体化,即“光伏发电+电能储存+车辆充电”集成一体、互相协调的绿色充电模式,通过配置储能系统能够实现削峰填谷,维持电网稳定,再通过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绿色电能”,有效缓解大规模充电桩用电对局域电网的冲击。

据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黄学良预测,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8300万辆,等效储能容量将达50亿千瓦时,届时车辆充电需求将占社会用电量的6%~7%,最大充电负荷将占电网负荷的11%~12%,提前布局光储充一体化缓解电网负荷显得尤为重要。

整体来说,光储充一体化仍处在发展初期,单个充电站的投资回收期约为5~6年。摆在光储充一体化面前的难题,除了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这需要国家、地方政府等上层建筑的推动,也需要上下游企业勠力同心,积极参与其中。在解决成本、技术和安全问题后,预计光储充一体化将会迎来快速发展期。

参考资料:

  • [1]《分布式光伏业务模式探究》.2022年3月11日.第一财经
  • [2]《虚拟电厂关键技术》.2022年9月11日.能源新趋势
  • [3]《新能源车换电专题报告:换电模式经济性显现》.2022年11月8日.华宝证券
  • [4]《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5260万千瓦》.2022年11月14日.国家能源局
  • [5]《车企聚焦800V高压快充赛道,能否成为主流路线?》.2022年8月19日.新京报
  • [6]《大储户储两翼齐飞,全球储能齐放量》.2022年11月23日.开源证券
  • [7]《储能2023年展望》.2022年12月30日.第一财经

用户评论

发评论送积分,参与就有奖励!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