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委2023工程与材料学部重点项目优先资助领域公布
近日,《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正式发布。其中重点项目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前沿取得突破。
为更好地服务材料领域相关科技工作者,本文特对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重点项目的优先资助领域进行了梳理。
2023年,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拟在工程、材料、工程与材料交叉三方面优先支持14个重点项目资助领域。
2022年度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共接收重点项目申请819项,资助118项,资助直接费用31742万元,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269万元/项。2023年度拟在以下14个领域中资助重点项目110项左右,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300万元/项。资助期限5年。
注意事项:
2023年,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重点项目资助领域共14个,领域名称分别为:
(1)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加工及应用基础(E01);
(2)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E02);
(3)有机高分子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E03);
(4)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与绿色加工利用(E04);
(5)机械设计、制造及服役中的科学问题(E05);
(6)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E06);
(7)电气工程科学基础与关键技术(E07);
(8)高性能土木工程结构和绿色建筑设计(E08);
(9)水利科学与工程关键科学问题研究(E09);
(10)区域环境复合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E10);
(11)新型海工结构和海洋装备(E11);
(12)智慧交通与运载工程智能化(E12);
(13)新概念材料、材料共性与工程交叉(E13);
(14)工程与材料领域共性软件支撑平台(E01~E13)
申请书的“附注说明”栏请务必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相应重点项目资助领域下的具体研究方向,“附注说明”栏未选择具体研究方向或选择错误的申请书,将不予受理。
申请人可根据重点项目资助领域中的具体研究方向,自主确定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并在“申请代码1”一栏中准确选择具体研究方向所属重点项目资助领域所对应的一级申请代码或该一级申请代码下的二级代码。例如:“附注说明”栏选择研究方向“2.1 无机非金属材料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则“申请代码1”一栏应选择E02或E02下的二级申请代码。“申请代码2”可选择作为补充。
1. 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加工及应用基础(E01)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1 钢铁与有色金属材料在设计、制备、加工、服役和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1.2 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与金属基复合材料;
13 金属结构材料性能提升中的关键问题;
1.4 亚稳及纳米金属材料;
1.5 金属功能材料;
1.6 金属生物医用、智能与仿生材料;
1.7 金属材料结构表征、表面与界面;
1.8 金属材料新理论、新技术、新效应探索。
2. 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E02)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2.1 无机非金属材料前沿科学问题研究;
2.2 无机非金属材料瓶颈技术中的基础问题研究;
2.3 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多尺度结构效应研究;
2.4 无机非金属材料新理论、新技术、新体系、新效应探索;
2.5 极端环境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问题研究;
2.6 面向“双碳”目标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基础研究;
2.7 无机非金属材料多功能集成与智能化应用基础研究;
2.8 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低成本制备与工程化应用基础研究;
2.9 高性能多元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设计、结晶热力学和动力学协同调控制备研究。
3. 有机高分子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E03)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3.1 高分子材料合成新方法与新原理;
3.2 高分子材料聚集态结构与性能调控;
3.3 高分子材料加工(含微纳加工和增材制造)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3.4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3.5 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
3.6 智能高分子材料;
3.7 生态与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3.8 高分子复合材料;
3.9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高分子材料基础研究。
4. 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与绿色加工利用(E04)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4.1 深地、深海、非常规油气高效绿色钻采工程基础科学问题;
4.2 油气储运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关键科学问题;
4.3 深部战略矿产资源安全、高效、智能协同开采理论与关键技术;
4.4 矿山修复、固废低碳处置与高值化利用理论与关键技术;
4.5 工业生产过程安全及公共安全精准预控理论与方法;
4.6 关键战略性矿产绿色分离提取理论与过程强化调控机制;
4.7 钢铁冶金新工艺、新技术和绿色环保的基础问题;
4.8 复杂难处理金属资源低碳冶金、制备和循环利用新技术与理论;
4.9 金属(合金)超纯净冶炼、控制凝固、控制成型新技术原理;
4.10 高性能金属材料短流程、复合成形、智能化加工技术基础研究。
5. 机械设计、制造及服役中的科学问题(E05)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5.1 先进装备综合性能驱动下的机构设计新理论、新方法;
5.2 高性能驱动传动系统与高可靠基础件的设计与制造;
5.3 机械系统与装备的动力学设计、性能评价与预测;
5.4 面向极端环境的机械结构强度设计与寿命评估;
5.5 复杂机械表面/界面力学和摩擦学行为机理、测试及控制;
5.6 数据驱动的智能设计理论与方法;
5.7 仿生设计与生物制造;
5.8 高性能复杂构件精准成形制造理论、方法、技术;
5.9 超精密、超高速、超强能场加工理论与方法;
5.10 智能制造新原理、新方法、新装备、新系统、新模式;
5.11 多维、多参数传感与测量新机理、新方法;
5.12 微纳制造的原理、方法及系统。
6.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 (E06)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6.1 低碳能源系统的分析、控制和优化;
6.2 流体机械能功转换、流动机理及流动控制;
6.3 能量转换与利用中的传热传质基础;
6.4 燃料燃烧理论、污染物生成和减排机理与燃烧新技术;
6.5 能源动力中的多相流基础;
6.6 复杂热物理量场的测试原理和方法;
6.7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7. 电气工程科学基础与关键技术(E07)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7.1 电磁与等离子体等电气工程共性基础与新技术(含传感测试、多场耦合、数字孪生、新型发电、电能传输、放电等离子体及其应用等);
7.2 电工材料、器件与装备;
7.3 智能电网与综合能源;
7.4 机电能量转换与电力驱动;
7.5 电能变换与控制;
7.6 电能存储及其应用;
7.7 生物电磁技术。
8. 高性能土木工程结构和绿色建筑设计(E08)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8.1 可持续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
8.2 城乡空间、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
8.3 低碳健康建筑基能理论与关键技术;
8.4 复杂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设计与建造;
8.5 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
8.6 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和运维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8.7 土木工程其础设施安全服役与性能提升;
8.8 复杂条件下岩土工程基础理论;
8.9 道路与地下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及防灾;
8.10 土木工程多灾害效应、抗灾韧性理论与技术。
9. 水利科学与工程关键科学问题研究(E09)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9.1 流域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
9.2 流域与城市雨洪灾害成因及防控;
9.3 流域干早监测及旱灾预防;
9.4 农业高效节水;
9.5 盐碱地水盐运移与排灌调控;
9.6 水沙过程变化与河床演变适应机制;
9.7 河流湖库生态系统模拟与调控;
9.8 水力机电系统调控与安全运行机制;
9.9 水利水电工程智能运维与灾害防控;
9.10 水工岩土工程灾害智能防控;
9.11 区域智能水网与输配水工程。
10. 区域环境复合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E10)
本领城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0.1 低碳水处理及水质安全保障;
10.2 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过程;
10.3 可持续城乡水系统构建及水生态安全;
10.4 室内空气污染快速净化与健康风险控制;
10.5 区城多维度大气污染源协同控制;
10.6 新兴固废安全处理与资源化;
10.7 复合污染场地生态修复;
10.8 区域物质能量循环过程模拟与生态风险控制;
10.9 多介质污染物安全转化及精准调控。
11. 新型海工结构和海洋装备(E11)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1.1 海洋资源开发与海底资源开采;
11.2 海洋工程结构与海洋动力学;
11.3 面向海洋和极地开发利用的新原理、新结构、新技术和新装备;
11.4 海岸工程与安全防护;
11.5 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与技术装备;
11.6 绿色智能船舶与智慧航海;
11.7 海洋环境观测与深海探测;
11.8 海洋智能无人航行器。
12. 智慧交通与运载工程智能化(E12)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2.1 自动驾驶技术关键测评与验证技术/特殊场景(特定区域/特殊空间/典型作业运输环境)下的应用技术;
12.2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融合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12.3 面向复杂环境作业运输的可重构/多栖特种车辆关键理论与技术;
12.4 600km/h速度级常导高速磁浮系统性能评估及协同优化关键理论与技术;
12.5 基于过冷推进剂的空天往返运输系统能源一体化与推进剂管理基础理论与技术;
12.6 国家空域系统融合运行管理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12.7 LNG液态管道输送的基础科学问题。
13. 新概念材料、材料业性与工程交叉(E13)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3.1 新材料设计、制备、加工和表征等中的关键共性科学问题;
13.2 面向前沿交叉的新概念材料、新性能;
13.3 新型复合与杂化材料;
13.4 面向智能化、信息化和微型化等多功能集成材料与器件;
13.5 面向高端制造和与国家重大工程的关键新材料;
13.6 面向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新材料;
13.7 面向“双碳”目标的关键新材料。
14. 工程与材料领域共性软件支撑平台(请根据相关软件应用领域选择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相关一级申请代码)
针对工程与材料领域软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工程与材料领域通用工具软件、工业软件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共性基础理论,为开发自主可控的关键工具软件提供基础支撑。
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
14.1 工程系统多物理耦合建模、仿真与优化设计;
14.2 多时空/多尺度工程与材料系统的基础理论和数值模拟;
14.3 工程与材料离散-连续混合体系的理论建模与模拟方法;
14.4 工程系统的数据与目标混合驱动建模理论及仿真优化方法;
14.5 AI赋能的工业软件理论与算法。
对不符合本《指南》要求,未反映出工程与材料领域软件特征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不支持单纯的信息类软件项目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