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今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近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建涛在会上提出,今年的发展预期目标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将新培育5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10大先进制造业集群、30条重点产业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李建涛表示,“全系统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统领,以建设制造业强省为目标,把工业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河南持续贡献工信力量。”
记者了解到,为实现今年的发展预期目标,河南将重点做好巩固工业回升向好态势、加快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壮大数字发展新动能、增强制造业价值创造能力、深化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和推进行业服务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七个方面工作。
打造万亿元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会议提出,坚持制造业立省,加快制造业强省。“河南将加快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扩大传统产业优势,补齐关键领域短板,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李建涛说。同时,他进一步明确了材料、装备、食品、汽车、轻纺、新兴、未来等七大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举措。
加快汽车产业换道超越。打造以郑州为中心的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和核心零部件配套集群,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加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管理。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200万辆,带动全省汽车制造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以上。
加快新兴产业重点突破。延伸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推进“补芯、引屏、固网、强端”,打造万亿元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全国重要的信创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将加快未来产业全面起势,聚焦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类脑智能等领域新培育5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未来产业数字地图,建立技术、人才、金融、招商等多元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未来产业发展生态。
此外,力争到2025年,河南全省材料制造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其中新材料占比超过50%;装备制造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食品制造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以上;轻纺制造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以上。
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河南将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制造业能级。深化技术创新,依托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全覆盖。推动智能升级,大力发展智能终端、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玩具等智能新产品,以智能产品为载体促进跨行业跨领域交互融合。加快绿色转型,全面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设计产品培育力度,加快绿色技术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新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左右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关键支撑。“河南将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强省。”李建涛强调。
河南今年在壮大数字发展新动能方面的具体措施有,一是全方位建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千兆网络示范省,5G基站突破18万个。新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左右,推动各类平台体系化互联互通,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
二是全链条壮大数字核心产业,壮大数字基础产业,布局数字前沿产业,推进工业软件云化部署和集成应用,争创国家元宇宙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国家级数字产业集群。
三是全场景推进数字融合应用,持续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主要领域的覆盖面,新培育融合应用新模式示范项目100个。引进培育3至5家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商,新增企业上云3万家。协调推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优化数字发展生态,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在增强制造业价值创造能力方面,河南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锻造一流企业、一流产业、一流产品、一流设计,夯实制造业强省关键支撑。
打造优质企业梯队,深入实施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增千亿元级制造企业2至3家、百亿级制造企业20家、10亿级新兴领域制造企业100家以上。
持续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深耕专业化、提升精细化、培育特色化、生存创新化,未来三年力争每年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继续加大“小升规”推进力度,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00家。
打造先进制造群链,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聚力打造10大先进制造业集群、30条重点产业链、80条特色优势产业链、300个市域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深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载体创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力争2023年新培育国家级示范基地1至3家。
打造高端品质品牌,持续开展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发展优质制造,推动企业建设品牌管理体系,释放标准化发展活力。打造一流设计能力,打造高能级设计产业体系和赋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