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
语言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传感技术 >> 周鸿祎:搭不上这班车容易被淘汰!张朝阳补充:没能力,别乱进! 原创 精选

周鸿祎:搭不上这班车容易被淘汰!张朝阳补充:没能力,别乱进! 原创 精选


?作者 | 千山

审校 | 云昭

日前,周鸿祎在一场直播中就ChatGPT的话题进行了表态:“现在很多公司宣称要做ChatGPT,这里面肯定有泡沫,有泡沫不是坏事。”长期选择一个大赛道不变,再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战术才是正策。

回顾这些年人工智能发展的节点,周鸿祎认为ChatGPT之所以大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成功实现了场景出圈。

“此前AI让大家很失望,因为虽然在人脸识别等有所突破,但是场景非常有限;AlphaGo的问世虽然让人兴奋,但是也更像一个游戏。ChatGPT则是对人类语言的充分理解,很多公司如果搭不上这班车,就很容易被淘汰。”

事实真的如此吗?正如张朝阳随后所指出的:ChatGPT的成功是算力的积累,没能力的公司别跳ChatGPT风口,资源消耗一场空。

ChatGPT到底是一时炒作的效应还是有长期发展的后劲?争先恐后发力的巨头们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它真的能掀起搜索行业的颠覆式变革吗?ChatGPT的前景中到底有哪些隐忧?当ChatGPT引发的群体狂热正上头之时,或许我们该冷静一下捋一捋这些问题了。

1、大幕开启,风雨欲来

由ChatGPT引发的竞逐,这两天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

微软前脚办了一场闭门媒体发布会,正式宣布推出集成ChatGPT的全新Bing(必应)搜索服务,以及集成AI辅助的Edge浏览器;谷歌后脚就在巴黎举办了活动,演示了ChatGPT的竞品Bard的新功能。

自从OpenAI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火爆全球后,谷歌一直处在高压之下。因为从ChatGPT的表现来说,它极有可能为搜索业界带来颠覆式的变革。

而谷歌也的确急了,面对ChatGPT热度的节节攀升以及微软的高调下注,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先是公开撰文,为即将推出的对话式AI服务Bard造势,后又举办演示活动,意图让Bard的首秀也一鸣惊人。

可惜的是,结果并不理想。Bard在回答问题时出错,引发了外界对于其准确性的担忧,让投资者担忧其在未来竞争中落于下风,致使谷歌一夜间市值蒸发1056亿美元。

沉寂已久的搜索行业,因ChatGPT的“乱入”而变得暗流涌动。一众巨头的先后表态又让这场乱战变得悬念迭起。

大幕已经拉开,微软先声夺人,谷歌马失前蹄,戏剧张力拉满,发展扑朔迷离,但场内场外的人都知道——风雨欲来。

2、谷歌“起大早赶晚集”微软有野心敢all in

在人工智能领域,谷歌一直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在搜索领域,谷歌同样是公认的霸主。

但ChatGPT的出现却让这种绝对统治力有了可以动摇的缝隙。

乍看只是聊天机器人的ChatGPT,其背后依托的大语言模型,使其可以为主流问答产品带来一场风暴。用过ChatGPT的人可能都会想象:“为什么我不能用它来搜索呢?”

传统的搜索结果页面,往往充斥着大量广告和跟踪器。这也是谷歌高利润率的源泉。但ChatGPT不同,它通过与用户对话、上下文感知来给出搜索结果或建议,显得自然、干净、友好。当人们意识到搜索还有另一种可能时,传统搜索模式就开始立于危崖了。

皮查伊在公开发文中指出:“先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型语言模型正在抓住世界各地人们的想象力。”可见,谷歌的决策层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风口。

其实在ChatGPT发布后不久,皮查伊就意识到了威胁,并在内部进行了“红色代码”警告,动员研究人员想办法应对。另外,已经离开公司的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也紧急重返公司,接连举行多次高管会议,强调应对ChatGPT的紧迫性。

此外,早在Google I/O 2021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就发布了针对对话类应用的大语言模型LaMDA和多任务统一模型MUM。而且这两个模型在官方演示中展示出了在多轮对话、跨模态搜索等任务上的强大能力。这比ChatGPT出现的节点早得多,但谷歌却完全贻误时机。

对标ChatGPT的竞品,由LaMDA提供支持的Bard,直到近日才出现在大众视野。此时的ChatGPT已经达成了5天用户破百万、2个月活跃用户破亿的佳绩,荣膺史上增速最快的消费级应用。

更绝的是,微软很快与OpenAI签署了追加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并高调宣布要将ChatGPT集成到全部产品套件中。也就是说除了必应外,ChatGPT有可能在未来被整合进Office、Github、Windows的相关功能中。

与之相对的是,谷歌目前公布Bard仍处于测试阶段,虽然进行了对外演示,但正式版本的推出时间依然成谜。而且皮查伊虽然提到会将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搜索中,但具体形态也未可知。

3、想给大家整个大活儿却被“偷家”了

在这场对弈开始前,没有人料到,在AI和搜索引擎领域,和谷歌狭路相逢的微软会拔得头筹。

不过尝试梳理一下,可以发现,面对“激进”的微软,“保守”的谷歌其实栽得一点也不冤。

谷歌之所以如此保守,主要可归因为以下几点:

其一,尽量低调,回避AI伦理争议。近年来谷歌AI伦理闹剧频出,算法偏见、解雇少数族裔女性研究员、AI意识觉醒事件等话题屡屡引发争议,为重建信誉需要保持谨慎。

其二,得不偿失,与主打商业模式相悖。谷歌的主营收来自广告,但聊天机器人中如果包含广告页面展示,那无疑极为“出戏”,对用户体验来说糟糕至极。如何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对谷歌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其三,成本巨大,很难找到平衡。搜索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并不新鲜,但这种结合实则并不深入。因为搜索本身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持,而像ChatGPT这样的模型进行单轮回答的成本或许不高,但如果叠加到搜索引擎每天数亿次的搜索中时,其回答成本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还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简言之,虽然谷歌在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的投入上从来舍得花血本,但顾虑过多、瞻前顾后之余,技术优势并没有寻找到可行的落地路径。在搜索行业中一家独大的谷歌也许正筹谋着整个大活儿,却没想到被横空出世的ChatGPT“偷家”了。

而微软同样作为巨头,为何敢于率先推动Bing必应和ChatGPT的深度合作呢?

据猜测,关键还在于Bing和谷歌搜索的市场占有率有显著差距。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搜索市场中Bing的市占率不超过10%,而Google的市占率保守估计也不低于80%。正因为这种体量的不同,Bing的同期收入要远远低于谷歌的搜索业务。也就是说,由于利润率较低,Bing不用承担过多的营收压力。

船大固然抗压,船小却更好掉头。微软必应敢于进行这种更有突破性的尝试,就是因为更能承担试错成本。而且像ChatGPT这样的聊天机器人进入大规模商用场景后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也没人可以预见。赌局已开,胜负未定,但万一成就了某个爆点,那么就可以在新时代来临之际体会一下稳坐钓鱼台的惬意。

4、ChatGPT的另一面作弊利器、谣言传播者、废物制造机…

ChatGPT带来的热度节节攀升,此前从未有一项AI技术能实现这种破圈效应。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大概有1亿人玩过ChatGPT,学生党用它写作业、查书单;创意工作者用它来写策划、开脑洞;程序员用它来查资料、写代码;甚至一些企业试用后也觉得意外给力,用它来生成文案,产出稿件……

从功能性来看,ChatGPT无疑是强大的,既可以是实用性极高的生产工具,又可以是娱乐性十足的创意玩具。比尔·盖茨如是评价:“ChatGPT出现的重大历史意义,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

这种刷屏式的“狂欢”似乎来到了沸点,当谷歌推出Bard时,人们同样抱以厚望,但Bard在演示现场犯错,却像当头一瓢冷水,让不少人开始生疑。

此前,ChatGPT也被发现提供不准确或过时的回复,但在群体狂热中并没有太多提及这一点的声音。它的强大和新奇足以让人忽视这点“瑕疵”。反正很多人工智能都像人工智障,人们往往不会对机器“奢求过多”。

没有人能否认ChatGPT的作用,但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它的另一面不是那么美好,甚至有点让人悚然而惊。毕竟它只是工具,不仅可能被滥用,还可能被动机不纯的人利用。

比如,学术造假。ChatGPT的出现冲击了现有的学术诚信体系。

不久前,北密歇根大学哲学教授Antony Aumann在进行课程评分时发现,全班第一的论文竟然是学生用ChatGPT写的。随后教授决定,之后学生在撰写论文初稿时必须处于在监控下,且在限制上网的浏览器中撰写;如果草稿有改动,学生必须给出合理的解释。

还有多家期刊禁止将ChatGPT列为论文合著者。《科学》明确禁止将ChatGPT列为合著者,且不允许在论文中使用ChatGPT所生产的文本。

再比如,谣言传播。OpenAI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曾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采访时表示,ChatGPT可能会“编造事实”,这与其他基于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工具没有什么区别。

近日,美国新闻可信度评估与研究机构NewsGuard对ChatGPT进行了测试,研究人员对ChatGPT提出充斥阴谋论和误导性叙述的问题,发现它能在几秒钟内改编信息,产生大量令人信服却无信源的内容。他们表示,目前没有办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这将导致ChatGPT或成传播网络谣言最强工具。

还有最可怕的,“废物”制造。以往的搜索会让我们获得一张搜索结果列表,ChatGPT则会整合资讯、梳理线索,提供唯一答案。这看起来很美,但也会让我们的“触觉”进一步退化。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资讯的收集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但是突破自我、不断创新的精神却悄悄消失了。由于一切知识都变得唾手可得,反而失去了很多殚精竭虑、独立思考的机会。”

知名设计师山本耀司的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当下,就像社交媒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人们的社交能力,搜索引擎的革新也在一定意义上了削弱人们搜集信息、接近真相的能力。

当我们习惯“拿来即用”,当事实和虚构在信息流中混淆得天衣无缝,唯一的真相就消失在庞大的噪声中,我们也就成为了被驯化的“废物”。

当然,因噎废食也不可取。毕竟ChatGPT做到了真正的场景落地,它的出圈是AI技术的胜利,虽然不完美,但拥有无限潜力。只是要警惕,不要让它沦为恶念的载体,不要让科技的怪兽从秩序的牢笼中出来。

参考链接: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3/02/08/ai_battle_microsoft_google/?td=rt-3a

https://blog.google/technology/ai/bard-google-ai-search-updates/

https://www.tmtpost.com/6403782.html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发评论送积分,参与就有奖励!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