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市筑基“数据之母” 深圳智能传感器弯道超车再迎机遇
?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石恩泽 深圳报道
新春伊始,福布斯中国就公布了一份2022年国内新晋独角兽企业名单。在新上榜的74家企业中,有11家为芯片半导体,其中深圳占2家。而在长三角中,上海占3家、江苏占2家。珠三角和长三角在芯片竞赛中差距正在拉开。
为此,深圳市打算将智能传感器视为弯道超车的一次机遇。一位当地资深人士表示,“要向重视集成电路一样重视智能传感器”。
深圳将智能传感器产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圳市区两级联动,仅半年时间就按照“六个一”工作体系,即“一集群、一基金、一展会、一论坛、一协会、一联盟、一团队”,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悉数配齐。深圳正在抢抓智能传感器产业爆发期前的入场机会。
(图为一辆搭载车规级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汽车)
传感器又被称为“数据之母”,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接受“窗口”。目前,以声、光、力、磁、气、温湿度、生物、射频等为代表的智能传感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飞机、高铁、汽车、机器人等移动终端中,充当它们的“电子五官”。
例如,3D激光雷达传感器相当于为汽车装上一双“慧眼”;骨传感器耳机让运动者不再束手束脚;压力传感器内置于足球中,让裁判根据球员触球数据做出更精准的判决。在万物互联的未来,智能化产品与装备形成了对传感器庞大的市场需求。
更为宏观的看,在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传感器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突破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技术瓶颈与产品的“碎片化”的关键基础。
然而,中国传感器企业常常“被集群”于其他产业集群中,如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为此,深圳的目标是,将这个“小而精”的产业集群,往高附加值、国际化方向发展。
区域竞争:珠三角齐头并进
从区域发展上来看,深圳正在以IT服务为切口,另辟蹊径。
“深圳要发展的不是一般的传感器,而是智能化的传感器,就需要传感器芯片化。”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姜勇表示,对比放入手机的芯片,智能传感器在制程要求上更为宽松。外加,深圳原先在信息化产业上的优势,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或有弯道超车长三角的可能性。
再者,智能传感器在深圳有市场,比亚迪、华为、迈瑞医疗等公司,对各类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存在巨大市场需求量。目前深圳市MEMS下游应用市场规模全国最大,尤其是在汽车电子、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生物医疗、机器人、AR/VR、无人机、卫星及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拥有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厂商。
例如,在MEMS激光雷达上,深圳有速腾聚创、镭神智能、大疆Livox;在MEMS麦克风上,深圳有瑞声声学、意法半导体(深圳)、韶音科技;以及MEMS陀螺仪、MEMS压力传感器、射频MEMS、生物MEMS等多个细分领域。这意味着深圳有望在这个领域里培育出若干独角兽。
为紧抓市场战略机遇期,2022年11月,深圳宣布在光明区投建一条8英寸MEMS中试线,项目总投资额15.33亿元,建成后一条线产能可达3000片。2023年1月,在全市开工大会上宣布,光明区宣布湾区“20+8”之智能传感与精密仪器先进制造业园区综合开发项目为今年工作重点,将在凤凰街道打造一个总建筑面积约91万平方米、总投资81.9亿元的“工业上楼”园区。
在大湾区内,广州也在法理。2022年12月,广州为“增芯项目”(全称“增芯12英寸先进智能传感器及特色工艺晶圆制造量产线项目”)举办开工仪式。该项目由广州湾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发起,投资70亿元,建设月加工2万片、12英寸的晶圆制造量产线。预计2024上半年通线,2025年年底满产。
广州缘自其3年前投产了粤港澳大湾区首家且唯一进入量产的12英寸芯片制造企业——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粤芯半导体”),为广州芯片产业播下了种子,填补了广州芯片的生产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