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微电子:98%员工的学历在本科以下,未来业绩堪忧|IPO观察
近期,黄山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芯微电子”)更新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拟创业板IPO上市,公开发行不超过2320万股。公司此次欲募集5.5亿元分别用于功率半导体芯片及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硅外延片生产线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钛媒体APP注意到,报告期内,芯微电子的业绩在持续增长,但却深陷专利困扰,未来能否持续盈利尚未可知。同时,芯微电子隶属于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行业,面对如此技术含金量较高的行业,其98%员工的学历在本科以下,至少82%研发人员的学历在本科以下。
深陷专利困扰,未来业绩堪忧
芯微电子主要从事功率半导体芯片、器件和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以晶闸管为主,涵盖MOSFET、整流二极管和肖特基二极管及上游材料(抛光片、外延片、铜金属化陶瓷片),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电力传输等领域。
2019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下称“报告期”),芯微电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985.74万元、22935.11万元、37850.83万元、18356.34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921.12万元、4197.78万元、10246.6万元、4569.94万元,业绩持续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芯微电子的业绩持续上升,但盈利质量却不高。报告期内,芯微电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06.93万元、2803.64万元、4975.21万元、1520.1万元。
结合芯微电子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净利润,可以计算出两者的比值分别为0.28、0.67、0.49、0.33。
除了盈利盈利差,专利问题或许是芯微电子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难题。据悉,正邦电子对公司名下专利号为201420028085.X名称为“一种晶闸管芯片”的实用新型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无效宣告请求。2021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审查决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2021 年6月芯微电子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2022年4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判决驳回芯微电子的请求。2022年5月,芯微电子再次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最高人民法院尚未作出判决。
另外,芯微电子的一项发明专利“晶闸管、专用于制造晶闸管的芯片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ZL200410065393.0)将于2024年11月到期。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专利应用于芯微电子晶闸管芯片及器件、部分模块产品,2019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该相关产品的业务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74.81%、68.98%、55.03%、42.24%,形成的毛利占毛利总额的比例分别为89.65%、90.83%、60.5%、45.63%。那么,如果上述专利事件按照不利于芯微电子的方向发展,芯微电子该何去何从?
98%的员工学历本科以下
看看芯微电子的标签,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安徽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了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迄今已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目。
与此同时,在功率半导体领域芯微电子拥有多项专利及专有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包括“激光造型扩散形成隔离墙工艺”、“台阶结构电压槽结终端技术”、“小尺寸高耐压结终端扩展设计与制备技术”、“低栅电荷元胞设计与制备技术”及“自掺杂抑制外延技术”等,拥有6 项发明专利及14 项实用新型专利。
这一系列的描述不禁令人感觉芯微电子在研发技术上实力雄厚,科技感爆棚,这一点或许也可以从公司的毛利率窥探真切。报告期内,芯微电子毛利率分别为40.86%、38.96%、43.18%、41.56%,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29.83%、31.33%、36.32%、36.11%,毛利率始终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5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芯微电子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82%、6.46%、5.14%、5.18%,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4.73%、5.02%、5.59%、6.24%,可见自2021年起,芯微电子的研发费用率就已经开始低于同行均值。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研发实力雄厚,人才的学历也会相应较高,但钛媒体APP注意到,芯微电子的科研成果或许并不是如此。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截至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6月末,芯微电子的员工人数分别为486人、608人、779人、832人。从2022年上半年的情况看,芯微电子共拥有16名员工的学历在本科,130名员工的学历在大专,686名员工的学历在高中及以下。换言之,芯微电子98.08%的员工的学历在本科以下。与此同时,公司拥有89名研发人员,这也意味着,若16名芯微电子学历在本科的员工为研发人员,其仍然有82.02%研发人员的学历在本科以下。有关上述问题,钛媒体 APP 发函至公司,但截至截稿,没有收到公司的回复。(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邓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