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创新发展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述评之三
新兴产业是重大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商业化的产物,同时也是最富发展活力和市场潜力、对人民生产生活有着巨大影响的先导性产业,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全局带动和引领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也强调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用市场化办法促进优势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做强做大和配套产业发展,提高光伏产业全球竞争力,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绿色低碳等产业创新发展,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厘清产业规律,强化布局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一批新兴产业随之孕育发展,这使得新兴产业也有了时代的烙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杨丹辉指出,首先,新兴产业在核心技术和硬件层面上兼容互通,多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超强算力以及高性能传感器等智能硬件为支撑,集中体现出新科技革命中的技术性突破,它们的发展促进了不同产业之间以及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基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其次,新兴产业与科技创新、市场化应用的结合更加紧密,商业模式重构和消费升级对其的拉动效应更为显著。再次,数据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数据的大规模引入与开发利用,加速了新兴产业组织生产模式的变革。最后,相比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更加“绿色”,更加符合“碳中和”目标下的全球产业低碳转型趋势。
总之,新兴产业是以数字技术为共性,并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全局带动和引领作用。正是因为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更加巨大的带动作用,近年来国际上的发达经济体竞相布局新兴产业。美国将布局重点放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硬件、生物(医疗)科技、太空开发等方向;德国的优势集中在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方面;日本则深耕精密零部件、先进材料、机器人等产业,一批长期专注关键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的日本企业在全球新兴产业链条上占据着难以替代的重要环节。
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转型的新趋势新动向,我国也应对新兴产业逐步深化战略布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以创新促发展,以开放育动能。创新发展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核心关键。从产业本身看,新兴科技的产业化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无论是技术发展的新颖性,还是市场需求的多变性,都有可能导致新兴产业发展走弯路、遇挫折。从外部环境看,目前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多于合作。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日益加剧,大国博弈全面升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将“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重要内容。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坚持创新驱动,突出自主可控,着力锻造“长板”,将国家战略性需求转化为提升科技创新实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
充分依托国内大市场对发展新兴产业极为重要。首先,我国市场具有经济规模优势、低成本优势和产业链分工优势,这些优势可演变为新兴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其次,国内大市场所具备的多元化产业结构能够减弱外部不确定性冲击所带来的贸易条件恶化。再次,我国大国市场还具备产品多样性特征,产品多样性可转化为贸易比较优势,这些都有助于企业抵御贸易风险和外部需求冲击,提升新兴产业抵御贸易风险的能力。最后,我国的大国市场可以吸引全球的优质资源,为国内带来优质的生产要素,这有利于增强国内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万亿元,跃居世界前列。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盛朝迅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基建领域累计直接投资将达到13.9万亿元,带动的投资规模将超过21万亿元。如此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投资拉动,将为新兴产业通过先行市场推广快速实现产业规模化奠定基础。
发展新兴产业也要处理好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关系。在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关键环节上的技术突破,同时也要注意利用全球资源开放创新,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齐头并进。新兴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和知识在其生产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国际企业与研究机构在许多重要领域都有领先优势,要利用好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优质资源,特别是研发创新资源,在充分发挥好大国市场优势的基础上,吸引国际上的创新要素进入国内市场,帮助国内新兴产业快速实现规模经济。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把握重点方向,实现创新突破。当前,新能源汽车、光伏、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绿色低碳以及相关的未来产业等已经成为各国重点发展新兴产业的重点热点,我国也要把握重点方向,着力壮大新增长点,以点带面,培育发展新动能。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迎来新的发展和增长阶段。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角度来看,经过多年培育,我国已经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形成了涵盖基础材料、零部件、制造装备等的完整产业体系,具备了支撑产品全面市场化拓展的基础和条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指出,科技力量将成为汽车产业变革新引擎。科技企业与整车企业要素资源互补,可帮助汽车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双方将从单向赋能逐渐发展为双向赋能,加速形成互惠共赢、创新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在光伏产业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光伏成为新能源领域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全年新增装机量87.41GW,同比增长60.3%。从累计装机量来看,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392.61GW,同比增长28.1%。在光伏产业链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一批光伏企业在今年初启动扩产。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高纪凡认为,在过去两三年中,光伏产业链,特别是上游原料部分,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但这种局面不会长久。进入一个新的周期时,必然要开启新一轮的调整,只有能够穿越周期的企业才能够真正走向未来。扩张计划不能过于激进、要有节奏。
在人工智能方面,随着ChatGPT横空出世,行业进一步火爆。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80亿元,同比增长18%。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随着技术应用门槛不断降低,创造者们将迎来属于人工智能的黄金10年。”在李彦宏看来,过去一年,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商业应用层面,人工智能都有了方向性的改变。在技术层面,AI从理解内容,走向了自动生成内容,包括AIGC用于作画,用于图文、视频等多类型的内容创作。未来,智能化将更加广泛渗透,智能化将对实体经济形成更加巨大的拉升作用。
物联网、车联网、绿色低碳以及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也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创立和拓展新业态、新市场、新消费、新动能,让新兴产业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