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
语言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传感技术 >> 智联电动自行车规范发表,落实安全出行已不远?

智联电动自行车规范发表,落实安全出行已不远?


  原标题:智联电动自行车规范发表,落实安全出行已不远?

  电动自行车的安全和监管不容忽视


  你会选择怎样的中短途交通出行方式?

  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大众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甚至在部分城市的保有量超越了机动车。以接受交管部门登记的新国标、旧国标和超标车辆统计,南京有超500万辆电动自行车,成都有超400万辆,南宁有超360万辆。外卖配送、共享电单车等新业态也让数量增加。

  巨大的市场空间让电动自行车行业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车辆和电池的安全如何有效保障,在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路面执法力量尚不充分的今天,如何维护交通秩序保证道路安全?一些行业参与者想到了利用智能化数据化,来提升监管和安全能力。

  研究人员给出了类似的看法,在需要明确非机动车的路权,用推广隔离护栏、夜间反光标识等手段综合实施政策,要戴头盔提升安全的同时,车辆生产企业、运营平台更该肩负起社会责任,用智能化数字化辅助监管和安全。

  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属单位)和北斗时空研究院主办的2021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提出了“智联电动自行车”新概念,并围绕它发布了认证技术规范以及引入北斗、紫光展锐技术的电动自行车智联化解决方案,艾玛、雅迪将率先在旗下产品应用。

  微信截图_20210808102825.jpg

  行业领导认为有望在2025年之前实现全面智联。可从源头上杜绝电动车改装、改速等现象,锂电池工作状态也能用精确数字监测。对于交管部门,可以利用实时数据进行更可靠的交通状况分析管理。而对于保险业,车架号等唯一编号再加上信息,让电动自行车保险有了施行依据。

  我国道路交通一直没有关于非机动车的有效监管机制,而电动自行车却因为机动车牌照、驾驶许可、购买和存放的便利等因素,成为不可忽视的道路参与者。为了道路交通秩序,驾驶员、行人的安全,还有正常健康的行业发展,有必要用合适的规范加以约束。

  电动车新国标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不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漏洞,像是车辆改装、限速修改等解除安全限制的做法未能禁止,甚至有经销商主动向消费者介绍。交通法已明确要求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理应存在有效的监管方式。

  在外卖配送、共享电单车等场景,一个通用且细致的公共数据平台同样有存在的价值。作为事实上的道路参与者,外卖配送员和共享电动车用户有必要接受交管部门的管理,而这些车辆的数据往往还只被企业所控制,如果能让外部也能参与监管,交通运行效率或能得到提升。

  今年发生的多起电动自行车电池起火燃烧事故,至今难以令人忘怀。除了加强电池生产要求提升安全性能,严格管理用户充电和进入室内等行为,也有打“预防针”的需求存在——如果能够即时掌握到电池不稳定状态,在事故发生前就预警并控制,将保护更多生命财产安全。

  相较于小牛、九号等,已经有智能化体验和网络化管理能力的电动自行车“新势力”,爱玛和雅迪改进产品的动作显得有些迟缓了。如果有这么一个行业通用,技术水准也走在前面的规范加以指引,有望让更多消费者在主流价位段上买到功能多样、骑行安全的车辆,实现多方共赢。

用户评论

发评论送积分,参与就有奖励!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