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一年累计配额交易量1.94亿吨 瞄准“双碳”绿色转型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但目前,我国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能源总需求一定时期内还会持续增长,实现碳达峰、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给出答案。
?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碳市场一年数据。截至2022年7月13日,全国碳市场实现配额交易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亿元,市场配额履约率达到99.5%以上,超过一半以上企业参与了碳配额交易。近两个月,碳配额成交价格均处于55元至60元之间。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推动碳资源配置优化,降低成本,并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全国碳市场十分年轻,其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较大的碳市场。
?
一年来全国碳市场的作用显现:全国范围内将碳减排责任落实到企业;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也要看到,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也存在着市场交易整体活跃度较为有限、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履约型市场特征尤为明显。公开数据显示,大部分碳交易都发生在履约期的最后一个月;交易方式上,大宗协议在交易量中比重达到80%以上,挂牌交易量尚不到20%。
?
上述情况包含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首个履约期内,进入市场交易的行业和市场主体较单一,仅限于发电行业中的2162家重点排放企业,主要方式为现货交易。二是机构投资者、专业公司及个人尚未能参与到交易之中,市场主体单一,整个碳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
尽管碳市场数据向好,但目前,全国碳市场仍处于市场培育的初期,前景广大。未来,将各方加入市场主体,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全国碳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为我国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贡献更大力量。生态环境部表示,下一步要以数据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快完善制度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碳市场数据质量日常管理机制。将来,全国碳市场将有序覆盖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8个高耗能行业。
?
(资料来源:人民网、财联社、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