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
语言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传感技术 >> 前产品经理自述:认清互联网大厂之后,我选择离开

前产品经理自述:认清互联网大厂之后,我选择离开


作者|肖芳

这是一篇前互联网大厂产品经理刘飞离开互联网大厂寻求新发展可能性的自述,他现在是原叶茶品牌「三五杯」联合创始人,同时运营一档播客「三五环」。他说,虽然目前短期内收入不如之前在大厂多,但现在做的事情足够开心,足够有价值感,精神状态也变好了。

2020年底,我正式决定离开大厂。?

从理性层面来说,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直接的导火索。大厂给我带来的成长比较少,而且体验和成就感比较差。

从感性层面来说,确实有一些时刻格外不适。感受最强烈的就是,在一个巨大的建筑里,所有人都拿着餐盘去盛饭,都在找位置。大家都是一样的人,一样的状态,一样为KPI在焦虑。那个时候,我有非常强烈的恐慌感:自己就是一颗螺丝钉,正在被驯化,正在变成这个大组织机器里的一员,跟所有人状态一样。

互联网是一个新行业,公司里确实有年纪比较大的同事,但整体上35岁或者40以上的人非常少,一眼望得到的40岁的人才几个,样本很少,大家就会很焦虑——我们这些30多岁的人会变成什么样?

同时,公司本身也在一个在动态变化的行业中动态变化,起起伏伏,很难说工作年限长一定代表着什么。传统行业大部分人的成长路径相对确定,但互联网行业你在新浪、搜狐、网易等最早的几家公司待下去,不一定很好。

我刚入行的时候,还是学生思维,思考职业发展的时候是线性的,能够通过稳步掌握经验和知识,在职级上慢慢往上爬,title从产品助理到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产品专家、高级产品专家、产品总监……直到2019年,我一直在追求这个。

我刚大学毕业时,在锤子做产品经理,后来自己创业做了几年O2O项目,2017年入职滴滴,这三个阶段一直是有成长的。前面两个阶段的成长来源于直接接触用户,能对用户有感知、有判断,是从用户视角的成长。在滴滴这段时间,我更多的是在商业和平台层面的成长,成长是通过认知和观察得到的,即大平台的运转逻辑是什么、商业模式是怎么回事,以及商业是怎么回事。

但后面几年,平台运转逻辑也看过之后,多在那儿待几年,认知方面的成长也变得很有限。而在业务层面,大厂规模越来越大,像一台很复杂的机器,一个App可能有上千个产品经理在做,反馈也不再来自用户,而是老板和身边的同事,我在中间只是一个螺丝钉,很难说这个App是自己的作品。而且,互联网的业务模式也越来越成熟,你在里面做的更多的是遵守规则,而不是用新方法解决问题产品经理的工作慢慢变成你是不是更好地开会、和上下游去协调资源、管理项目……这些变得更重要,工作的反馈和成就感也变得比较差。?

2019年我从滴滴离职的时候,已经在犹豫是在大厂继续做,还是自己创业或者转型自由职业。后面又去两家大厂观察体验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得尽早转型,尽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担心自己就很难适应和在大厂的环境下存活下来。这种焦虑源于我看到很多案例,比如级别更高的人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职业经理人的工作生活状态,这里面很多事情是个人无法掌控的,除了个人能力之外,还有非常强的机缘,甚至是组织内部的政治斗争导致的。当意识到勤奋和能力起到的作用都比较其次的时候,如果还要继续走大厂职级上升的路径,焦虑感就会非常强烈。

互联网带给我的另一层焦虑来源于财富。

我是学计算机的,大学毕业进入互联网行业,就是选择了一个工资稍微高的工作而已,没有过多的想法,但工作几年遇到国内几十年一遇的创投热潮时,对财富有了更高的预期,但我的创业项目算不上是成功的退出。当看到一些早年去滴滴、阿里的朋友暴富,自己和人家财富差距非常大时,我的心态还挺复杂的:焦虑肯定有,但和其他行业的朋友相比,我又是抓住时代红利的人——无论从高考分数还是工作之后的努力程度,以及对这个行业的认知程度来说,我并没有比别人有很多,但我的薪资差不多每一年半到两年就会翻一番,这在其他行业是不可能发生的。

看过一个完整周期之后,我对互联网行业的认知更完整,心态也更平和:财富自由的事存在太多随机性,不能永远在焦虑的状态下看自己没得到什么东西,而应该更关注自己得到了什么东西以及有没有成长。看到一个完整的起起落落之后,就知道自己其实足够幸运的人。?

转型之后,虽然目前短期内收入不如之前在大厂多,但现在做的事情足够开心,足够有价值感,精神状态也变好了。

我很久之前就开始写作了,开始写的东西是很纯粹的个人爱好。当时知乎有个问题是“我有一个 App 创意,如何将其实现?”,我在回答里回了一句“从点子到一个产品需要1万步,这这些人永远不知道剩下的9999步怎么走”,被很多网友嘲讽,于是写了1万字的回复详细讲我观察到的产品和创业是怎么回事,这篇帖子火了,让我开始在知乎上陆陆续续写东西。

当时我很多朋友觉得写文章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去多加班。现在身边越来越多朋友开始羡慕我,因为环境变了。我觉得自己足够幸运,机缘巧合摸索到了这么一条路,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可能性。

我在做播客的时候,有一个主题叫“非大厂叙事”,我会找很多从大厂出来的朋友,聊他们现在所做的小生意或者创业项目,他们的决策过程以及对市场的理解,我觉得做这个事儿的价值不是给大家一个很明确的方向,而是让大家知道还有这些可能性。?

很多大厂年轻人就像我以前年轻的时候都一样,会困在一个框架中寻求非常强的确定性。大家都在追求升职加薪就已经是在确定性的框架之中,职场其实没有确定性,多了解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多去尝试一些别的东西,特别有价值。

职场的风险控制逻辑就和投资一样,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条路上。?

-

「不宜高调」是界面新闻记者肖芳的个人专栏,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不宜高调」,交流请加作者联系方式:mingyuqingjie

用户评论

发评论送积分,参与就有奖励!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