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工业5.0”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启示丨基于智库双螺旋法的应用探索研究
2021?年?1?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工业5.0”系列报告并与之前出台的相关工业发展战略呼应联动,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智库研究的热点,也引发中国智库研究人员的深刻思考。欧盟谋划“新工业革命”的宗旨、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启示和借鉴是什么?本文运用智库双螺旋法的基本逻辑体系,立足问题导向、证据导向、科学导向,从系统性、主体性、科学性、全局性、实践性?5?个角度全过程认知这两个问题,分析了工业战略及其涉及的国际关系、科技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在联系,形成了从学术研究到决策咨询的智库研究价值创新链,实现了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辩证统一,打破了传统研究模式下的视角单一性和研究局部性、信息多源性和知识异构性、经验适用性和实践指导性等多重难点堵点,并揭示了智库双螺旋法在拓展相关问题研究视野中的价值意义。
1
从系统性角度:打破零散式碎片化研究的传统路径,将研究外延扩展到欧盟工业战略体系及其动态演进,形成对战略出台背景和核心要义的新认识
系统性是智库双螺旋法的逻辑起点,也是工业发展战略的本质特点。工业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局性、方向性、长期性、预见性、纲领性、稳定性等特征,并随着工业竞争优势的转变不断地进行创新、修正。因此,须在首要的问题解析环节,即从系统性的角度,将欧盟“工业?5.0”投射到欧盟工业发展战略的“框架图”中,静态化和动态化相结合研判确定研究对象及其外延,形成对其出台背景和核心要义的体系化新认识。
(1
通过纵向的整体性研究路径,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将研究外延从欧盟“工业?5.0”扩展到“欧洲新工业战略”“地平线欧洲”等,静态化系统把握工业战略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整体透析欧盟“工业?5.0”及相关战略的核心要义。“工业?5.0”具有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富有韧性三大标志性特征,面临着来自社会、政府和政治、学科交叉、经济、可扩展性?5?个层面的挑战和推动因素,核心要义是通过使生产尊重地球的生态并将工业工人的福利置于生产过程的中心位置。
(2
通过横向的演化性研究路径,结合历史域、现实域和未来域,动态化系统把握工业战略体系从?2011?年德国“工业?4.0”到?2021?年欧盟“工业?5.0”的演进趋向特征,客观解析当前欧盟“工业?5.0”及相关战略的系统目标。“工业?4.0”主要侧重在技术导向和经济学利益导向,而“工业?5.0”更侧重在价值导向,即不单纯以经济效益和效率为追求目标,而是重视以系统观整体平衡和解决经济-社会-生态问题,体现社会和经济向新范式的根本转变。
2
从主体性角度:打破中欧价值链的单维分析,多维考量大国博弈下双边多边竞合的确定性和不确定因素,形成对新时期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新视角
智库双螺旋法强调,需同时关注来自复杂性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类确定性、不确定性因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空前上升,大国竞争的范围和烈度持续加剧。因此,须树立世界眼光,立足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主体性,进一步将欧盟“工业?5.0”及相关战略的出台背景投射到大国竞合博弈的“坐标系”中,从欧盟自身发展需求出发,在中美欧三方双边/多边竞合的视角下,内外结合综合研判各类确定性因素和不确定因素。
(1
以欧盟自身发展动能及内部主体性的视角,结合分析技术优势、社会问题、内部统合等要因,综合研判影响欧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确定性和不确定因素。近年来,欧洲高失业率、人口老龄化、移民危机等问题突出,英国脱欧给欧洲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对外贸易、金融监管等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暴露出欧盟治理能力赤字问题。加快数字化转型,成为欧洲化解当前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迫切需求。同时,实现绿色转型发展,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欧盟在环保领域的技术红利,而且有利于以碳税作为重要手段推进欧盟财政一体化。
(2
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主体性的视角,结合分析中美双边、中欧双边、美欧双边关系,综合研判中美欧三方竞合博弈中的各类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目前,中美欧三大经济体互动已经形成一种三边关系。欧盟既要应对同美、中两大经济体更加激烈的竞争博弈,又要面临平衡中、美关系的立场选择。此外,欧盟抢占碳中和、人工智能等道德高地,期望在德治与法治的全球治理“双擎模式”下,提升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的话语权。
3
从科学性角度:打破学科局限和认知边界,综合研究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科技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形成跨学科、跨领域、跨价值链的新判断
欧盟“工业?5.0”影响与启示是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其知识层根基具有信息多源性和知识异构性,且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纳入新信息新知识并跃迁形成新判断。因此,须不囿于学科局限,不限于认知边界,解构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科技领域现状和趋向等各类信息和知识,投射到跨学科、跨领域、跨价值链的融通式“知识链”下,主客观结合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1
要借鉴好不同领域专家的经验知识,尊重科研规律和研究特点,根据不同研究环节需求确定需引入的外部专家类型,并科学确定专家遴选的标准和原则,弥补知识链中的各种“盲点”,形成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科技领域关键态势的全面认识。根据前期研究基础,邀请国际关系专家、情报专家、战略专家、政策专家、管理专家等建言献策,并加强与决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进一步提高运用智库双螺旋法研究欧盟“工业?5.0”影响与启示的思想理论深度、逻辑判断深度、战略分析深度和实践应用深度。
(2
要发挥好专业化研究团队的作用,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野,将收集整理的数据信息、案头研究的科学知识和专家提供的经验知识等进行会聚、转译和解构、融合,并融通知识链中的各种“断点”,综合解析研判欧盟提出“工业?5.0”等大政方针的战略考量和主要特征。欧盟“工业?5.0”等各项发展战略的制定,都体现出统筹兼顾价值共识和利益共赢、统筹兼顾经济竞争和制度竞争、统筹兼顾区域市场和国际市场这?3?个基本面。
4
从全局性角度:打破制造业的场域限制,将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内涵深化到经济-科技-社会的一体化转型,形成激发各场域内在动能和合力的新思路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已转向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同时,欧盟“工业5.0”从关注技术和经济因素拓展到生态和社会层面,重视概念创新和规则引领。因此,须跳出制造业的场域限制,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投射到经济、科技、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场域集”下,通过构建经济场域、科技场域、社会场域等独具竞争力的场域支撑载体,重点提升制造业载体引力和创新活力,重构制造新场域和战略新高地。
(1
系统梳理欧盟“工业?5.0”及相关战略的战略目标和具体举措,结合新时期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短板,综合研判其将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的10个关键方面:
- 欧盟“工业?5.0”及相关战略重视劳动者安全和包容的工作环境、技能提升和再培训;
- 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和资源循环再利用;
- 构筑富有韧性的战略价值链、适应性强的生产能力和灵活的业务流程;
- 重点支持以市场为导向的高风险、颠覆性创新活动;
- 发挥数字技术对工业、社会和环境领域的赋能作用;
- 系统布局并支撑增强型工业革命持续发展;
- 实施以工业和生态系统为导向的创新政策;
- 出台主要针对军民两用技术出口管制新规;
- 意图在重塑国际贸易规则中发挥重要作用;
- 审慎评估外国投资风险和加强外商投资审查。
(2
基于多要素多维度多归因因果分析,综合研判欧盟“工业?5.0”及相关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启示和挑战。
3方面启示:
- 欧盟加大数字经济发展力度,将进一步强化中欧双方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互补互助;
- 欧盟推进循环经济技术发展,将进一步拓展中欧双方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空间;
- 欧盟倡导社会发展新理念,为我国应对老龄化、污染浪费及突发风险等社会重大问题提供新思路。?
4?方面挑战:
-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将改变我国市场竞争多方面规则,短期内恐将挤压内资企业生存空间;
- 欧盟着力发展新技术、塑造新赛道,我国产业全球竞争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
- 欧盟加快制定气候治理规则,将在投资、贸易和供应链等方面对我国设立绿色壁垒;
- 欧盟联合美日制定国际贸易新规则,全面挑战我国享有的国际贸易待遇和面临的竞争规则。
5
从实践性角度:打破国际经验启示的适用性局限,立足中国情境贯通学术到决策的智库研究创新链,形成问题导向、证据导向、科学导向的新建议
智库研究需要实现从学术研究到决策咨询的价值创新链和成果贡献度上的贯通,提出服务支撑决策的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建议。因此,须将前述研究过程中不断迭代更新、拓展深化的知识层进一步投射到“中国情境”下,形成贯通国际经验启示与中国发展情境、贯通学术研究与决策咨询的智库研究创新链,真正实现整个系统性研究逻辑体系的动态闭环。
(1
对比欧盟情境和中国情境,根据前述研究工作基础,研究提出我国在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积极应对的总体思路。在战略层面,我国要坚定既有价值理念、战略目标和路线,利用好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优势,同时加强中欧双边的战略沟通和相互理解。在战术层面,我国要客观认识欧盟战略愿景与其发展基础之间的差距、中欧经贸联系日益紧密的现实、中欧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优势互补相互依存的关系,吸收借鉴欧盟为实现其战略愿景拟采取的具体政策举措,构建创新-数字-绿色相互支撑的一体化转型发展框架。
(2
立足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数字转型、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在加强监管落实全面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强化自主创新着力推动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发展网络平台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快数字转型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立足绿色发展实现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和升级、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劳动友好型经济社会、增强产业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深化交流合作加强中欧战略沟通与规则协调八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和因应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