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老总呛声:给蔚来代工一直挨骂,“新事物摔跟头没关系”
原标题:江淮老总呛声:给蔚来代工一直挨骂,“新事物摔跟头没关系”
因为创始人自带的大咖光环,蔚来自诞生日起,就一直活在大众的聚光灯前。它的每一次发声、每一次大动作,都会迅速登上各大汽车媒体头条,强大的营销能力帮助它占据造车新势力的绝佳中心位。
而邀请传统车企江淮作为代工厂的消息一直饱受争议,舆论双方争持不下,一大波人质疑江淮的制造能力不能满足蔚来的高端产品定位;另一小波人则力挺江淮,看不懂这家低调务实的车企为何要跟不靠谱的互联网造车产生关系。反正各执一词就差掐起来了。
随着ES8首批交付期限的到来,全体目光开始转向蔚来,这是它证明实力的直观方式。5月份有记者“暗访”江淮工厂,称称“整座工厂十分安静……车身车间的生产线并没有启动…….物流区内见不到工人……”,言下之意蔚来ES8的量产遇到了问题。
很明显,交付延期这种问题基会触犯全员的敏锐神经,包括一堆等着看蔚来打脸笑话的吃瓜人。江淮作为代工厂,也逃脱不了被吐槽的境遇,媒体犀利残忍的用词让江淮董事长安进这位头发泛白的老人感到寒心与不可理喻。
6月15日,蔚来创始人李斌在合肥江淮蔚来工厂组织了一场小型见面会,对媒体开诚布公的回应质疑。在见面会上,安进带来了一厚叠材料,全是媒体对二者的负面报道,主要是对江淮的公开diss,包括一些“标题党”式的新闻稿:《江淮代工的问题快把李斌问哭后,蔚来汽车挖来沃尔沃技术大咖》,《塑料友情?找江淮代工后,蔚来将在上海嘉定自建基地》……
他哭笑不得,对在场媒体表示:“江淮给蔚来造车,怎么就干不好了?”
身居高位的董事长安进虽然很坦率地面对这些社交媒体上的“骂名”,但他内心的痛楚想必累积多时,却无处倾诉,他没法决定媒体怎么说,而大众的阅读神经极易被负面消息挑拨,好印象的塑造是坏印象的10倍难度。
今天,我们理性梳理一下这两家车企的关系,为他们“正名”。
首先,关于ES8交付延期的问题。
先还原蔚来为消费者承诺的交付日期,2017年11月的NIO DAY时,蔚来承诺2018年上半年开始逐步交付,后来小范围用户面对面时说过,4月底开始小批量内部交付,5月底200号以内用户小批量交付,后面才是外部用户批量交付。
实际生产情况是,江淮蔚来工厂2016年10月动工,2017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截止到2018年6月中旬,累计下线蔚来ES8近600台。5月底向内部员工交付10台车之后,蔚来ES8将在6月底向前550号预定用户交付,按照蔚来的交车规则,最终蔚来将在6月底交付“几百台”。
和当初承诺相比,对于200号以内的用户,有一个月的影响,但200号以后的用户目前还没有影响,所以不存在一推再推的难产问题。
蔚来ES8是纯电动、全铝车身的新物种,补贴前45-55万的中高端SUV。把这样一款车规模生产,要保证质量稳定,产能顺利爬坡,大手笔购买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还远远不够,供应链、团队管理的复杂性可能远超预期。这对工厂的制造能力,甚至双方的合作都提出了很大挑战。
对于江淮而言,在不到2年时间里打造一座全铝车身工厂是巨大的挑战。在安进看来,新品牌、新工厂遇到问题是正常的,需要一个容错机制,而大众没有给蔚来、江淮任何空间。
蔚来作为造车新势力中期望值最高的一家,在聚光灯下暴露的十分充分。外界一方面拿着放大镜审视蔚来,另一方面,对于制造业一些司空见惯的常识选择性忽视。比如大众等品牌在中国也经常延期交付,却没有带来过分关注。
安进说:“这不是对和错的,一个新鲜生物需要有这个过程,摔几个跟头没关系。”
高中政治讲,新生事物的发展轨迹是循环上升的,出现偏差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过行业内“潜规则”不是让消费者为企业“摔跟头”买单的借口,只是消费者需要做到“不双标”,给新事物多些宽限时间,不要一上来就给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