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有哪些?
数据显示,虽然中国服务机器人BPW24R市场规模初步估计达到302亿元,但商业服务机器人的市场普及率仅为3%-5%,这意味着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是,如果你想开拓更多的市场空间,首先要解决产品大规模场景落地的问题,关键是提高场景的适用性。
从市场反馈来看,虽然大量服务机器人进入市场,但普遍存在“水土不服”问题。在实验室里“完美”表演,总是在实际场景中“原形毕露”。原因是实际场景中有很多变数。除了自身场景的差异,场景中的动态信息也有很大的差异。对于机器人来说,这些因素会导致机器人无法正常工作,实际效果会大大降低。
事实上,整个服务机器人轨道,相对较大的标准化市场,绝大多数机器人需要应用各种场景,如果你想让机器人功能性能满足用户的期望,需要针对每个场景特定的硬件开发、软件开发等,这个投资显然非常巨大,对于机器人企业,是一个巨大的财务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行业的日益普及,服务机器人行业在过去七年中吸引了10多万家企业。一方面,企业的快速增长为市场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竞争形势也急剧加剧。机器人企业自身的批量复制能力和拓展产品业务核心的能力,极大地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规模和业务整合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仍然在于企业的实际着陆能力。
同时,随着机器人轨道的不断细分,机器人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越来越近,显然需要提高机器人场景的应用能力。在这个行业的背景下,机器人制造商和技术供应商都专注于投资,其中INDEMIND走出一套自己的技术路线。
不做无效“加减法”,破题还需要回归场景
对于机器人来说,让机器人了解环境是提高场景适用能力的关键一步,首先要回到场景本身。
众所周知,在实际场景中,即使是同一种场景也有一定的区别,更不用说跨场景应用,因此,对场景的理解,INDEMIND基于使用场景的100多个海量数据,依靠领先的三维视觉技术,场景中的语义信息可以准确输出,场景信息可以通过整体特征识别快速判断。INDEMIND还建立了基于关键数据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和云智能决策平台,不断更新算法模型,提高场景处理和问题处理能力,确保场景理解的准确性。
此外,基于三维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它可以三维识别各种固定/移动物体障碍物,如行人、动物、插线板和透光性强的物体(塑料和玻璃制品),以及楼梯和自动扶梯等危险场景INDEMIND通过智能决策技术,机器人可以做出精细的操作,让机器人有预测,有策略地实现智能避障。INDEMIND已经可以覆盖各种商业场景,如餐厅、商场、超市、写字楼等,以及不同房屋结构的家庭场景。
建立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成为整个行业的赋能者
作为中国领先的机器人关键AI技术供应商,INDEMIND机器人导航、避障、决策、AI在交互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从0到1构建机器人企业产品的全堆栈技术能力。通过对核心技术的整合,INDEMIND分别推出了RBN100商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和RBN10家用机器人AI解决方案。
作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两者都可以为机器人提供各种必要的核心功能,如导航定位、图像识别、路径规划、交互决策等,最低成本可以降低到2000元以下,包括导航和电池在内的完整底盘成本可以降低到5000元以下。结合相对成熟的操作单元技术,整机可控制从项目立项到量产2个月,平均研发时间可缩短6-9个月,节约80%的研发成本接近1000万。
应该提到的是,这两种方案都是基于INDEMIND标准化框架,采用标准化系统(INDEMINDOS)+标准化模块组件(包括传感器、计算单元、控制硬件、底盘驱动器等)的组合。结合成熟的硬件参考设计,对环境、功能、个性化需求和外观选择的限制较小,场景适用性和部署效率大大提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商业用途&服务全品类机器人的家庭场景。
今天,当服务机器人行业的竞争进入下半年时,概念营销已不复存在“良方”未来的必然趋势是从场景出发,有效提升产品竞争力。INDEMIND始终扎根于底层,致力于成为整个行业的赋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