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年度权威科普,为你揭示:传感器与智能时代(推荐)
关注传感器专家网公众号,获取传感器热点资讯、知识文档、深度观察
“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是中国科学院举办的大型公益性科普活动,自2004年起,一年一度,每年5月,中国科学院各个科研院所都如约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活动作为中科院的品牌科普活动,已成为公众了解科技进展、探索科学的重要渠道,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
在第十六届公众科学日中,中国科学院褚君浩院士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向公众科普了《传感器与智能时代》的知识。整个直播过程一个多小时,整理成文稿12000+字,以院士渊博的知识,深入浅出地为公众揭示了什么是传感器?以及传感器在现代智能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要作用。
如果你想向身边的朋友介绍什么是传感器,可以向TA推荐本内容。

特别说明:
此次报告视频、动画展示较多,无法全部插入推文中;文字版本作为参考,建议观看视频版本。





在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都有传感器,而且越来越多地影响到我们人类的行为。

有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波长很短。然后红橙黄绿青蓝紫,有红,红外面有红外,后面有THz光、毫米波、微波、无线电波。波长不一样,但都是电磁波。这些光通过一个光电器件可能实现光电转换,光电转换了以后就可以做成红外探测器,THz探测、紫外探测器,X射线、伽马射线探测器,太阳能电池等等。










再比如这个人前面有一个硅片,后面的字遮住了,但是可见光的照片拍不出来,因为硅片把可见光遮住了,但是用短波红外来看可以看得出来,后面的字是SENSORS。再看这个人,胡子鬓角迹,可见光的照片,一个美男子。但是用短波红外来拍,这个鬓迹和胡子都是假的,这个人要么是野人演员,要么是可疑分子。不同的波段可以知道不同的信息,这里面要做科学研究。这张图里每一条曲线表示一种器件,这里面要研究它的物理、材料学、工艺学,把这些掌握好,我们才能做出不同波段的高性能的传感器。最近人家还在做近红外的成像:
把近红外打到脑子里面,在脑子里面兜一圈以后,反射出来。就可以知道你脑子正不正常,现在这个事情在宇航的时候;




这张照片也是这样,左边是可见光的图,看不出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用太赫兹对他成像,一看他身上带了武器。






















第三方面,培育飞翔的潜能。我们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发展得很快,GDP也很高,大家科学的水平、工业的水平、生活的水平都大大提高。同时我们现在进入了新工业革命的时代,智能时代,融入到新时代的潮流里。











哈佛大学凌晨4点,图书馆还有那么多人,我不要你们凌晨4点还不睡觉,晚上12点就要睡觉,但这种学习的精神是很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