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
语言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传感技术 >> 德国研究团队实现了两个原子在33公里光缆上的纠缠连接

德国研究团队实现了两个原子在33公里光缆上的纠缠连接


(图自 ? jan greune / LMU.de)

这种异常奇特的现象,让人们怀疑纠缠粒子的信息“传送”速度超越了光速,乃至爱因斯坦都称其具有“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

几十年来,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们一直在通过实验来证明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期间一些科学家试图利用这种奇异的性质,将之用于快速、长距离的数据传输。

研究配图 - 1:实验装置示意图

在慕尼黑和萨尔大学科学家们携手开展的这项新研究中,他们打破了两个原子之间通过光纤进行量子纠缠的距离纪录。

首先,研究团队将两个铷(Rb)原子纠缠在 LMU 校园内两座不同建筑物的光阱中。然后它们被 700 米(2297 英尺)的光纤隔开,再通过额外的线轴延伸到 33 公里外。

研究配图 - 2:6 公里光纤长度下的原子纠缠表征

接着每个原子都被激光脉冲所激发,从而使其发射出与原子发生量子纠缠的光子。之后光子沿着光缆向下发送,并于中间的接收站相遇。

那里的仪器会对光子展开联合测量,使之纠缠在一起 —— 由于两者已经与各自的原子形成了纠缠,所以这两个原子也继承了相互纠缠的状态。

研究配图 - 3:长光纤链路上观察到的原子纠缠

尽管此前我们已经听说过在很长远的距离上实现了纠缠的光子,但这项新研究还是标志着两个原子在光缆上实现超长距离纠缠的新纪录。

通过将这两个原子当做“量子记忆”节点 —— 关键是中间光子被转换成更长的波长(自然波长为 780 nm)—— 使得它们可以在光纤中传播得更远。

研究配图 - 4:各种链路长度下的纠缠保真度

如果只基于自然的波长,状态通常会在几公里之后走失。所以在其旅程开始之前,研究团队让它们经由一套设备,以转换成损耗更低的 1517 nm 的波长(接近电信光缆常用的 1550 nm 波长)。

研究人员表示,作为打造实用型量子互联网的重要一步,此举可让通信网络的速度远胜于过往、同时具有更高的量子安全性。更棒的是,这套方案还可在现有的光纤基础设施上运行。

有关这项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在 2022 年 7 月 6 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期刊上,原标题为《Entangling single atoms over 33?km telecom fibre》。

最后,如果能够与卫星等技术相结合 —— 此类技术之前也已证明具有将纠缠光子发射到数千公里之外的能力 —— 未来通讯网络或迎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用户评论

发评论送积分,参与就有奖励!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