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
语言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传感技术 >> 人工智能环境下 师生之间交际的变化:知识交互与情感交互的融合

人工智能环境下 师生之间交际的变化:知识交互与情感交互的融合


  教师教育实践的过程也是师生交互的过程,两者之间不仅存在行为交互、知识交互,而且存在情感交互。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一种情感交换,情感交互对于其他方面的交互有着润滑作用,对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建构以及教育效果的促进和巩固都有着重要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互和环境条件有直接关系:常规环境下,教师和学生有较多的交流事宜,交流机会较多,且能够进行面对面沟通;当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学管理时,教师和学生情感交互的条件随之改变,情感交互的生存空间被逐渐压缩,师生情感交互受到影响。另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师生双方的角色定位,形成了双方交互的新契机。在此情况下,教师需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情感交互,减少传统教学关系中师生双方角色的影响,提升双方情感交流的思想境界,深化情感交流内容,理性进行情感交流,使双方的情感交互进入更好的状态。

  一、人工智能环境下师生情感交互的变化

?

  人工智能环境形成了师生情感交互的新境遇,教师只有基于新环境条件审视该问题,才能全方位地把握师生之间的情感交互。

?

  (一)交互时间减少

?

  时间是情感交互的内在支撑。人工智能的重要特征在于其可以模拟人的特征和功能,替代人的某些工作,且效率更高。教育领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够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减轻教师的负担。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教学和管理学生,人工智能参与教师工作实质上就是通过便捷的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和管理学生。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互发生在两者的交往过程中,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内的更多渗透使得教师可以借助智能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其对学情的调研以及学习进程的监管由人工智能设备来承担,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时间变少,双方情感交互的时间也随之变短。

?

  (二)交互机会缩减

?

  师生之间的交互包括行为交互和知识交互等多种交互,情感交互的机会有限,人工智能的教育渗透加剧了这种趋势。常规教学条件下,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教学,双方需要通过相互交流解决各种问题,这样教师随时都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也能够适时和学生互动,双方有一定的交互机会和空间。而在人工智能环境条件下,双方的情感交互空间被挤占,一些本来需要通过情感交互解决的问题会因智能技术应用而直接跨越情感环节通过技术路径来解决,师生情感交互的机会在无形中被缩减。

  (三)交互需求隐匿

?

  人是情感动物,需要通过和他人的情感交互得心理慰藉,并从情感交互中产生精神动力。情感交互的需求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在传统教学条件下,师生只有更多地认同对方,建构良好的教学关系,才能使双方教与学的需求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满足,这种情感交互的重要性表现得尤为重要。

?

  (四)交互条件便利

?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互需要一定条件,如师生双方都要有真情实感,或者是双方必须要敞开心扉等。常规条件下,师生双方的交流比较便利,如有较多机会面对面等。但常规环境条件也有一些制约双方情感交互的不利因素,如教师要维护自身权威、学生惧怕教师等,各种因素会使得双方难以在情感上形成深度交互。人工智能环境为师生双方交互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师生可以借助智能设备交流,教师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数据准确分析了解学生情况,和学生进行点对点交流;智能设备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师生情感交互的思想压力,还能够为双方交流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支持长程对话、多轮次对话和主动交互等情感交互行为的发生和持续。

?

  二、人工智能环境下师生情感交互的应然态势

?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互关系着双方关系建构,以及双方之间的认同和交流。优秀的教师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结,促进双方在知识和行为方面进行更多交互,最终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召唤,这种召唤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师生之间紧密的情感联结。传统教学条件下,师生之间的交互有限;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的部分职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弱,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有所疏远,两者之间的情感交互必须要更加紧密和深入,才能使教师在新环境下更多地发挥对学生成长的引领作用。

  (一)理性交互

?

  师生因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作为平等的生命主体,双方应该理性交互,才能确保教学关系的理性建构,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认知—感情相符理论可知,一方交流主体的认知偏见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或紧张感、不平衡感等。在传统教学环境条件下,由于角色定位限制以及教育惯性驱使,教师在和学生的情感交互中,往往作为权威角色出现,使得其和学生的情感交互不平等,双方的情感交流也难以持续和深入。

?

  (二)深度交互

?

  教师和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生命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学习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但不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全部。要实现以上教育目标,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互不能限定于学生的学习问题,而必须要扩展至更为深刻的生命问题。在技术支持不足时,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各种琐碎的事务中,导致和学生的情感交互很难抽离具体的事宜,且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深度的话题探究。

?

  (三)关注细节

?

  常规教学环境下,学生和教师基本上是面对面地交流,双方的情感变化能够较为直观地从表情、动作和言语等方面表现出来,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观察和体验投入情感和对方交流沟通。而在人工智能环境下,学生和教师的情感交互在无形中多了屏障,双方都缺少发现彼此情感变化的机会,难以体验到对方的情感体验,这使得双方在情感方面难以保持一致,难以达成情感共鸣。而一旦情感体验的感受不足,双方的情感交互就容易悬浮在表面,难以形成实质性的情感交流。因此,在人工智能环境下,师生双方的情感交互要更为细致,更多地关注细节,从中发现其中的情感迹象,及时给予情感回应,最终形成真正的情感交互。

?

  三、人工智能环境下师生情感交互的促进

?

  人工智能环境制约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互,但同时也为双方提供了情感交互的便利条件,形成了双方情感交互的新需求。教师在双方情感交互中必须要发挥主导作用,追求双方高层次的情感交互,以情感方面的有效互动引领学生的成长发展。

?

  (一)借助时间便利,促进情感交互深化

?

  教师在忙于处理各种琐碎事务时,和学生的情感交互很难深入。而缺乏深度的情感互动,难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深厚的情感,也难以使其从情感上深刻理解教师的所作所为。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部分解放了教师,能使教师有更多自我支配时间,因此可以借助这个时间深入思考和学生的情感交互问题,深化双方情感交流。

?

  (二)转变角色定位,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

?

  根据社会互动关于情感方面的观点可知,当人们交换情感并归结彼此个性的时候,就会在无形中定位情境,群体中的成员被指定于某一特定位置,通过情感交换和情感预期的发展,个体容易被驱使和规制于某一特定的行为路线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以及在互动中的情境建构会导向学生的情感发展。情感互动的特质包括交换、沟通与平等,但是在师生交往过程中,由于教学特征,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角色定位的影响,双方的情感互动并不平等。

?

  在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需要借助智能技术教学,学生在很多方面要应用智能技术学习,教师的权威需要逐渐变得不再突出,此时就需要通过更为平等的情感互动,拉近自身和学生的情感距离。

?

  (三)发挥技术优势,促使情感沟通更细致

?

  图像识别、语音对话以及智能检索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对师生之间的情感交互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先进的技术也形成了双方情感交互的便利条件。在人工智能挤压师生情感交互空间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与学生进行更细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突破双方情感交互的困境,弥补双方情感交互的不足。首先,教师必须要发现学生的情感变化,了解学生的情感动态,才能给予学生合理的回应。而在实践中,学生的情感变化比较隐匿,很多学生会刻意掩饰自身失落、孤独等方面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往往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时需要解决的情感问题。这样,在学生的刻意掩饰下,教师往往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人工智能可以全方位搜集学生数据,学生的思想动态会在数据中体现出来,教师可以借助技术分析察觉学生细微的情感变化,更加精准地把握学生的情感动态。其次,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互必须要较好地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个体的需求可以分为多个层次,且需求表现的形式并不一致,有的需求表现比较明显,如有的学生会故意做出夸张动作吸引教师注意;有的情感需求比较隐蔽,教师很难从学生多样化的表现中准确发掘学生潜在的情感需要。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通过数据反映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智能设备的数据分析,发现其情感需要,从而给予合理回应。最后,教师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与学生进行点对点的情感交流。一般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互是集体性的,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按照一般的渠道或方式很难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交流。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便利,和学生单独交流,或者就某个方面的问题和特定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交流。

?

  (四)结合环境需要,营造积极交互氛围

?

  人的行为是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相结合的产物,这个环境往往会形成某种氛围,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情感情绪状态,特别是如果他人的情绪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那么会使得处于其中的所有人都不自觉地产生与这种氛围相协调的行为。教育是师生之间灵魂的碰撞,缺乏情感交互的教育实践必然会影响到教育成效。因此,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教师需要重视师生情感交互氛围的营造,增加师生双方的情感互动,以此来确保教育进程顺利推进。

?

  首先,教师要显化自身的情感状态,向学生表露自身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变化和需要,从而尽可能地配合这种情感,形成与教师情感一致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比较倾向于掩饰情感,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来感受教师的情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下,这种状态会使得学生无从感知教师的情感状况,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转变这一点,通过表情符号等方式适当地表现自身的情感。此外,教师还要适当渲染自身的情感,以促进学生的感知。人工智能技术减少了教师和学生的直接接触,但也对教师的情感有隐藏作用,使学生无法感知教师的真实情感,这使得双方的情感交互成为学生单方面的情感体验,双方难以进入情感交换状态,自然在情感方面也无法形成共鸣。要解决此问题,教师需要适当渲染自身的情感,促进学生对自身情感的感知。但是因为学生情绪的过分激发和交流效果并非完全正相关,过高的情绪强度反而会降低交流效率,因此,教师要确保这种情感渲染维持在中等强度。最后,教师也要注意发现学生情感的细节变化以便同步学生的情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减少了师生之间情感交互的时间和机会,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那必然会使双方的交流产生不平衡感,从而使得教师的话语难以真正抵达学生的心灵。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教师需要格外注意学生情感方面的细节变化,并给予及时回应,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密切关注,从而产生愿意和教师情感互动的积极意愿。

?

  结语

?

  感情对人的智力活动会起到增力或减力的作用,适量的情感因素能够激发动机、激活认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情感方面形成积极互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更多地应用于教育领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技术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换,进而影响教育目标实现。根据人工智能环境的特点和不足,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加强学生对情感交互的体验,提高师生情感交流质量,优化学生的情感交互体验,最终形成人工智能环境下师生双方高质量、高层级的情感交互。

用户评论

发评论送积分,参与就有奖励!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