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大应变传感器基础研究获进展并在火星工程中应用
柔性电子器件的应用场景包括健康监测、医疗手术、智能工业以及具有柔性大变形特征的航空航天设备,而柔性大应变传感器是其中监测变形的关键元件。传统基于金属或半导体的应变片无法满足与人体或柔性设备表面共形贴合的基本要求,并且传感范围比实际需求小。现有柔性大应变传感器多是基于接触电阻机制,即通过各种传感材料及相应微结构设计实现导电微结构的接触关系变化(从接触到分离的变化,或涉及渗流效应与隧道效应的远近关系变化),以此形成传感器的可拉伸性和电阻变化。此类柔性大应变传感器常用碳基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碳化丝绸、炭黑等)或金属纳米线及纳米颗粒制备,相应的微结构有类弹簧结构、岛隙结构、屈曲鞘芯纤维结构和类鱼鳞结构等。这些应变传感器通常具有较大的传感范围和灵敏系数,但其电学响应的重复性和线性度有待提高,原因是其核心传感机理涉及到不稳定的接触关系:接触表面上复杂的滑移、摩擦和黏附关系;微结构的非线性变形;接触模式的转换。?
?
图1.传感器的设计、制备和机理?
?
图3.封装后应变传感器的力学和电学特性?
图4.温度自补偿设计?
图5.人体活动监测、医疗手术和航天设备中的典型应用
来源:力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