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引领力指数”引领企业转型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第一引领力, 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对发展的引领力,是科技型企业通过“科技引领力指数”引领企业转型发展的最优方略。日前,宁波市镇海区科学技术局和江厦智库(宁波)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镇海区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引领力指数”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引领力指数”体系,评比发布“科技创新引领力企业top10”,以数据的形式解构企业科技创新引领力,充分发挥年度科技创新引领力企业top10的“链主”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发展,探索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法、新路径。
通过指数模型呈现企业科技创新引领力
“科技创新引领力指数”评价指标设定科技基础能力(人才、平台占15%)、科技创新投入(研发经费投入、技术支出占35%)、科技创新产出(创新成果、创新产品占50%)、附加分(占10%)等4项一级指标,包括科技人员占比、科研机构水平、研发经费占比、科技人员人均研发经费万元占比、技术改造营收占比、有效发明专利及标准等15项二级指标,确定镇海区85家科技型企业每年企业研发投入、成果产出、专利、技术经费支出、产品效益产出等指标进行数值的比较分析,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方法(SE-DEA),构建镇海区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引领力指数模型,进一步通过DEAP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测算出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效率以及超效率,从而计算出科技创新引领力TOP10企业。
研究指数表明,从所属行业来看,申报的85家科技企业分为汽车制造业、设备制造业、石化业、制药业等10个细分行业,通过行业占比分析,设备制造业31家,占比36.47%,石化业14家,占比16.47%,其他制造业13家,占比15.29%,充分说明镇海区在科技企业主要聚焦在制造实体。
从科技型企业总体情况来看,指数评分在50分以上的企业占89.42%,主要聚集在制造业和石化行业,基本覆盖了镇海区科技创新规划重点发展的领域。从科技基础能力指标来看,科技人员占比均值为5.6%,共有企业研究院19家,工程(技术)中心数量为68家。从科技创新投入指标来看,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比重均值为10.57%,研发人员人均研发经费均值为6.98%,技术改造、获取经费支出占比均值为5.67%,科技型企业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科技创新赋能能力更强。从科技创新产出指标来看,评分达到7分(满分为10分)及以上的有46家,科技成果转化率高,产品市场接受度良好。从附加分的来看,镇海区科技型企业共获得科学技术奖数量为7项,科研立项数为7项,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为5项。以TOP10企业为代表的镇海区科技型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动力强劲、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发展质量更高、企业效益更好、社会贡献度更大的良好态势。?
持续深化建设企业科技创新引领评价体系
当前,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不均衡、缺乏专业人才、新技术的产业化瓶颈,是科技型企业面临的主要阶段性难题。 应该从创新培育、人才梯队建设、产学研提升和生态建设四个角度,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通过企业科技创新引领指数,根据企业基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科研立项、科技奖项等多方面内容,持续深化建设企业科技创新引领评价体系,为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提供新引擎、新动能。
一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领军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拔高企业标杆引领作用,加速成长为有影响力、知名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二是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推动跟科技智库、产业研究院共建企业(产业)研究院。三是对于科技引领的细分行业的企业,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创新联盟行动,推动龙头企业技术攻关行动,带动行业健康发展。四是加大科技企业在人才、设备等方面的基础性投入,加大高层次人才招引力度,夯实“雄镇英才”121培养工程、文化人才工程、技能人才队伍、人才项目平台建设等重大人才计划工程,在镇海企业中形成人才成长和事业成长的良好氛围。五是依托TOP10等区内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推动和中国科学院材料研究所等高能级研发机构合作,探索“博士到企业共建产业实验室”、“产业教授到课堂”互动制度,促进传统企业向科技要生命力,提升科技型企业延展力。六是通过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形成知识产权保护联动网络,重视引导企业对国内外专利、行业标准等申报、参与的热情,让更多的企业形成知识产权大保护、严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
(作者:巍玉祺? 单位:江厦智库(宁波)经济研究院)
供稿人: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