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款汽车规级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
2022年,国际汽车巨头丰田、福特、大众等国家下调了汽车生产计划。地缘政治等外部影响仍然存在,汽车芯片本身能力不足的问题尚未得到大幅缓解。此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2年新能源汽车自行车芯片所需数量将超过1400个。在芯片应用和供应短缺之间的突出矛盾的背景下,国内汽车公司已经加入了汽车监管芯片本土化的行列。
最近,在深圳国际汽车展上,在智能驾驶舱芯片上选择了高通的BDX53C系列芯片,这三款车型分别是零跑C01和荣威鲸。在智能驾驶舱高端芯片市场驶舱高端芯片市场,主要玩家包括高通。英特尔。瑞萨电子。恩智浦,2021,由吉利控股集团实际控制的湖北芯控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自主研发的高端智能驾驶舱平台主芯片龙鹰一号。核心发动机技术副总裁、产品规划部总经理蒋汉平博士分享了该产品的功能特点、最新的大规模生产和列车进展的最新情况。
7nm座舱芯片性能优势及芯擎科技量产进展。
2018年正式成立,在北京、上海、美国都有研发中心,主要有智能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车载中央处理器芯片三条产品线,由吉利控股集团子公司亿咖通科技和安谋中国共同出资成立。
2021年10月26日,凝聚芯发动机技术的300多名工程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周期,国内首款汽车规格级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成功回归芯发动机技术。到达芯发动机技术上海实验室后,CPU启动10分钟,30分钟内平稳点亮,24小时LPDDR5全速工作和主要外设连接,48小时多核操作系统稳定运行。经过团队测量,目前所有芯片参数都达到了设计标准。
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7nm车规级座舱芯片BC847BS,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度,填补了国内7nm车规级座舱芯片的空白,2021年12月10日,芯擎科技在武汉车谷正式发布龙鹰一号产品。
据蒋汉平介绍,龙鹰一号将于今年10月完成量产。我们非常有信心,整个设计规范(功能.性能和产品化)与实验室测试验证一致,无偏差;客户量产定点车型测试结果与规果与规范定义一致。实验室验证一致,没有偏差,驾驶员芯片的性能发挥非常完整和完善;目前,各种产品级认证进度与芯片生产和交付计划的原始计划一致。
龙鹰一号生产背景!一汽构建国产汽车规级芯片供应链,助力吉利。
芯片公司的核心资源是人才和技术。芯片发动机技术的团队拥有服务器芯片和传统汽车芯片的发展经验和大规模生产案例,大多数R&D人员拥有15年的领先企业工作经验。
蒋汉平博士分析了芯片国产化的含义:从独立IP到芯片设计,我们是软硬件一体化的核心技术能力,从底层的安全设计、IP设计到复杂的SOC设计,包括完整的软硬件平台和应用。
说到芯片国产化的机会,他表示,国产化是一个多维度的空间,在国内汽车企业吉利的大力支持下。在一汽的大力支持下,芯发动机技术已经获得了国产化的需求,以及国产化的未来需要大规模生产,包括准确定义相关汽车终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我们启动了软件设计平台。在一汽集团的战略投资下,芯发动机技术已经获得,双方将在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等领域进行合作,共同汽车芯片的国产化进程。
根据蒋汉平博士的说法,我们之所以选择7nm先进技术,是因为龙鹰座舱芯片不仅基于现阶段汽车和机器功能的满足,而且考虑到未来OTA升级的需求。
龙鹰一号参考设计平台采用当前主流的车用量产设备完成系统设计;核心板提供SOC.DDR等高速基础模块设计与验证,减少客户化设计难度;支持开发验证车用娱乐领域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核心发动机技术正在与汽车企业和一流供应商合作,完成不同车型的测试和整合,为龙鹰一号的大规模生产做好准备。据报道,龙鹰一号将于2022年完成大规模生产和车辆测试,并正式应用于吉利的新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