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机温度探头放置终极讨论
冻干机温度探头放置终极讨论
冻干机的温度探头放置,事虽小,稍有不慎,温度差别甚大。不仅无法给制品温度提供参考,还会招来偏差、误判。对于初学者来说,制品温度探头放哪里,怎么放的稳,放多少根,都是很容易会疑惑的问题?
1,探头怎么才能放得稳,不会随着制品的干燥而翘起来。大家用附图中的那种东西东西吗?冻干制剂的话倒还行。放探头那些瓶扔掉就行了,但贵重的原料药呢,放探头的瓶还得要呀,还得压塞呀,大家有没什么好装备?盘冻的话,探头又怎么固定呢?
2,温度探头的放置点。一般冻干机都用的热电偶,放置点一种说法如附图中的那样,刚好接触瓶底正中间,另一种说法是要放置的瓶底正中间上方1mm左右,不接触瓶底,大家偏爱哪种呢?盘冻呢,探头的位置点呢?
3,一般2平方的冻干机配3根探头,5平方的配5根探头,温度探头的布点原则又是怎样的呢?
4,自动进出料的冻干机,有些根本就没有设计制品温度探头了,有用过的战友可以聊聊感受?是简化了,还是更加麻烦了呢?
石头968:一般来说,不设置制品温度探头,它不像灭菌一样需要做热穿透。
不管是空载、满载,还是日常监控温度,都是监控板层表面温度,也就是说不同瓶子的热传导差异忽略不计。
盘冻的话,盘子底面、板层都要求平整,接触良好,否则热传导不均匀,冻干效果在一个盘子里溶剂残留都不一样。
对于冻干来说,说实话,我们做过原料药盘冻,我没用过制品探头。
冻干制剂,自动进出料,更没用过制品探头,不知道怎么用。
总之,盘子的底部平整都很重要,板层的表面温度分布更重要。
个人意见。
石头968:传感器布点,一般在每个板层的冷媒进、出口。
herman:冻干使用温度探头来检测温度并不是作为控制使用,只是一个参考条件
mosmall:有些冻干工艺会这样描述:将制品预冻到-40℃以下,保持3小时以上。
这样的描述,制品温度算不算控制条件?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这步操作呢?
herman:而且冻干本身对温度控制不要求太精确,控制板层温度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制品是完全能达到需要温度
石头968:间接测量制品温度,也就是说验证的时候同步检测制品温度,看控制温度是多少制品温度就达到要求了,那么就把控制温度控制在多少。平时生产可以不监测制品温度,以验证过的控制温度为准。
海无边:我们使用的是盘冻,探头是均匀分布在几个点上,高度一般在盘的中间位置!
石头968:正常生产还是验证的时候?如何分布?
mosmall:一共多少个探头??均与分布,是指一个盘,还是所有盘?
海无边:6个探头,挑取六个盘放置(均匀分布是相对板层来说的)
mosmall:你们的制品温度是作为关键参数记录的么??是作控制用还是做监测用?
无正文:就冻干制剂来说,相对于一个成熟的冻干工艺,制品温度只是一参考数据,程序都是根据板层温度(或硅油进出口温度)进行控制的,一般都不放温度探头
对于小门进出箱及自动进出箱的冻干机来说品温探头真心不好布,总不能把大门打开了布探头吧(不过有厂家介绍过一种无线品温探头,造价不菲)
mosmall:倘若一个产品中试完成后,我要做商业化批量的工艺验证呢?验证期间,要不要放品温探头,获得一些数据呢??
无正文:布置探头是时候我们都是放在最外面一排,放都里面的话进出箱时容易把其他瓶子上的胶塞刮下来,一般每层或隔一层放一个,具体看冻干机有多少品温探头了,位置随机。
herman:对于不同产品规定制品温度是考虑其共晶点温度,要求制品温度降到40度以下,板层导热油温度控制就会设置在比40度更低的温度,保证更长的时间,在足够的时间下(三个小时以上),探头是正常的情况下,制品一定是能达到所需要温度的,所以制品温度是参考用,当然不是完全没有用,放置的要求并不严格。
mosmall:原理我明白。那请问,不涉及制品温度,怎么描述工艺步骤比较准确合适。我想听听具体的,你能否列几句出来。温度探头放置要求不严的话,温度差别是很大的,到时候解释起来就麻烦了!
mosmall:倘若一个产品中试完成后,我要做商业化批量的工艺验证呢?验证期间,要不要放品温探头,获得一些数据呢?
无正文:验证期间是要放品温探头的,这些数据是进行工艺改良的依据,验证批次的品温探头的布点还应该根据“板层均与性测试”具体分析
mosmall:那自动进出料的冻干机,品温探头怎么布置,有实践经验没?
herman:工艺描述时要求制品预冻温度低于制品共晶点温度,将导热油温度设定为-50度至少在比制品共晶点温度低10度
,保温时间,所以涉及温度的描述都应该是指导热油温度。
实际冻干过程中无论你有多少个探头,探头之间的温度在降温过程中是不可能一直的,恒温时会慢慢接近。降温过程中不同制品的过冷时间是不一样的,温度差可以达到10度,有的可能更高,所以制品温度根本上是不可能作为控制用的。
mosmall:将导热油温度设定为-50℃。对这句话我有疑问。
预冻时,压缩机全功率运行,通过换热器将导热油将至极限低温。
你设定导热油温度设定为-50℃的意思,就是你要开电加热了?不开电加热的话,你这个设定值是不起作用的
另外,如我帖子开头所说,如果能稳固并准确定位制品温度探头,探头之间的温差是可以缩小的,不至于到10几20多度。所以,我才想探讨这个探头放置点的意义。而不是说,反正品温温差大,探头温度我就只拿来看看参考。
总之,我的想法就是,不放就算了,要放品温探头的话,就应该放的准确些,让它的监测的意义更大,更具参考价值甚至关键点控制的价值。
herman:工艺描述时要求制品预冻温度低于制品共晶点温度,将导热油温度设定为-50度至少在比制品共晶点温度低10度
,保温时间,所以涉及温度的描述都应该是指导热油温度。
实际冻干过程中无论你有多少个探头,探头之间的温度在降温过程中是不可能一直的,恒温时会慢慢接近。降温过程中不同制品的过冷时间是不一样的,温度差可以达到10度,有的可能更高,所以制品温度根本上是不可能作为控制用的。
herman:呵呵,不知道你有没有连续上过几十个小时班,把整个冻干过程看完,我觉得还是先把厂家设备使用说明书看明白,再来讨论下面的问题
mosmall:就事论事,不要站在板凳上看别人都觉得矮一截。你的回帖都讲的是众人皆知的理论,我没法心服口服。
“预冻时,将导热油温度设定为-50℃”。
我经常见冻干工艺有这句话。以我们的东富龙冻干机来说,这句话没意义。如果不开启电加热,预冻时,压缩机全功率运行,通过换热器将导热油将至极限低温,这时设定值是没用的。只有当开启了电加热,设定值才启用,但温度低于-50℃时,加热温度补偿。又加热,又制冷,对于预冻来说很浪费。
至于其他类型冻干机是不是这样,我没亲自操作过,不好揣测。
无正文:实际生产中,看各个厂的需求了,没有文件规定冻干记录中必须有品温吧?
只是在工艺设计和验证阶段要用到的
herman:呵呵,很巧我们的也是东富龙,压缩机是全功率,但是前、后箱是可以切换的,谁说一直要制冷前箱呢?
herman:而且不好意思,我就是个冻干机操作工,这个月刚好生产了十几批产品,冻干时间26个小时,虽然全自动我也是天天值班的,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看,冰核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过冷温度是多少,水线是如何消失的
icedy:1,如石头所言,我们验证不用瓶子或者盘冻。就检查板层温度为主。
2,我们试过温度探头的仿制,用瓶子的话,采用不接触瓶底的方法。盘冻我们试过,温度差异很大,可能核心还是盘子的问题。不建议使用。
3,探头的配制,我们一般采用每板层至少2根探头的方法,布点原则和湿热灭菌基本一致,就是上中下前中后都有,兼顾各风险点。
4,自动进出料的冻干机,我们采用的无线的温度探头。可以采用国产的,效果也是很不错。
mosmall:1,冻干机的PQ可以只检查板温。但工艺验证呢?尤其是由有品温探头的工艺要转变为不要品温的工艺,验证的时候,还是需要监测下制品温度,好完成这个工艺的过渡。
2,原料药量大,不用盘冻不行的。
3,到处布点,压塞的时候就困难了
4,无线的温度探头测什么的温度,插入瓶子吗?
石头968:你测温度的目的是什么??冷媒温度、板层温度、瓶底温度、物料温度、空间温度,相差还是比较大的,所以看你测温度的目的。
icedy:1、我们的工艺验证的时候,确实检测制品温度了,但是说实话,和板层温度还是有所差距。
2、原料药我们没有做过,这个盘冻如何,不能给你回复了。
3、布点,也是指板层布点,不是压塞。如果是压塞的话,我们试过,确实费劲,必须手工压塞了。
4、无线探头很多种。进口的一般是Y型或者L型探头,插入瓶子与否都可以做到。国产的一般都是集成的,不能插入瓶子的,是用于检查自动进出料系统的。
那一刻宁静:我的意思是有验证孔你就能够通过验证孔把探头伸到干燥箱内啊!也不是非要无线探头啊,还有我想问下为什么不能打开大门来布点啊?
shacaijun:我个人观点:
冻干制品放置温度探头是为了你在升华过程中能够对制品温度和隔板温度进行对比参考,放置制品温度探头也是选择板层的边边角角位置,因为温度在这些地方传导有点滞后,我都是放置在这些地方。
现在国内厂家的冻干机制品温度探头都是PT100的,范围是-100~+150摄氏度的,这种探头没有热电偶精确。盘冻是选在中间利用支架固定支撑探头(只要盘子不变形、起弧),瓶冻是直接靠底插在中间的位置(管制瓶和模制瓶底与板层之间接触都不会整面平整)。
冻干工艺成熟、稳定的可以完全不放置制品温度探头,而且板层温度均一性验证时所有点位的温度偏差都在一度以内。
自动进出料的制品探头一般选择不放,因为那些都是大批量生产的,工艺绝对成熟稳定,而且正常生产时人员进入A级位置势必有风险存在何况还要做动作。要放是在试生产的时候放置制品探头,同样放置在边角位置。
mosmall:pt100?电阻和热电偶哪个好,说pt100精度差,这个我觉得值得商榷,如图?你们的板层温度均一性能在1℃以内,这个绝对牛。?我们试过,不管是东富龙,还是意大利进口的冻干机,能在2℃内的就算很不错了。?
何去何从:实际上温度探头只是一个想、参考数值?主要还是看你的冻干公已?是已什么为主?向我们的工艺?主要是看时间?温度是辅助的
温度及的摆放以擦到平底为准
mosmall:以时间为主的冻干工艺,从研发到生产的工艺放大、艺转移,是个问题。
shacaijun:我还是认为热电偶的探头要好点,再怎么样他就是个“结”不像电阻来的那么大。这也可能是个人偏好吧。
板层温度均一性我的多点温度验证仪的探头的是热电偶的,而且还使用了直径20MM的感温块,中间添加特殊导热填料,块上是不加的。设备就是东富龙的,我和他们做温度验证的人蛮熟。
mosmall:这两种探头,各有好处吧。应该可以定制吧,厂家一般都默认配的电阻型的。?感温块,中间添加特殊导热填料。如此神秘,我们就用的铜块固定,效果勉强。
xuping:你说的这些我们都可以解决,用双探针,即可以监测环境温度又可以监测产品的中心温度,遵循标准:21CFR?Part11,国际GMP标准。现在的冻干机全是密封抽真空的,不会再留验证孔了,以后用无线是大势所趋!~
我非我:现在自动进出料的冻干机基本不设探头了,除非你的产品工艺要求上有一定要放探头,现在都是通过导热油控制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反应给监控室,根据工艺卡的工艺流程设置导热油的温度和导热油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时间,然后保温多少时间进行下一个环节!国内做冻干机最好的是上海东富龙,一般都设有可以放置温度探头的地方
mosmall:你们是以导热油温度和时间来控制的冻干工艺。?那请问您们,升华干燥的终点判断和二次干燥终点判断,也是以导热油温度和时间为主?其他不管,反正时间够了就出箱?要不要参考制品温度和腔内压力呢??
cjtyyh:历来,温度探头只是作为一个参考,探头在不同设备,不同的放置位置,产品在冻干过程中的温度显示都不同,因此探头温度不能作为考量冻干是否结束的标志。目前冻干结束的考量有露点法,压力升法等。但是这两种方法对设备性能及密封性要求很高。
随着自动进出料的推出,冻干机里面放置探头的情况逐渐淡出,因为放置探头,就会有人工干预。人工干预就有风险,会带来一连串的验证工作;国外目前流行的tempris无线探头在自动进出料系统,不人为干预也很难做到。
个人觉得冻干技术以后的发展趋势是冻干机PAT技术会大力发展。比如在线称重系统,个人认为在线称重系统将来有发展。
? ? ? ? ? ? ? ? ?《冻干口诀》
冻干曲线有规章,
一下四平三爬上;
预冻结束抽真空,
真空完了始干燥;
共晶点前逗留长,
三三得九方入行。
《冻干口诀》注释:
有规章:指有规律可寻;一下:指一次将温;四平:指四次保温过程;三爬上:指三次升温;逗留长:指保温时间长;三三:即三个三,指共晶点前保温较长以外,其余三次保温时间为2~3个小时或3~4小时;方入行:指初懂这行,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