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批采购量超1000台,农业机器人发展,如何算一笔“经济账”?
在已经到来的夏天,或许许多城市里大多数人能感受到的直观变化是单个西瓜的价格已经从20元攀升到60元左右。近几年,水果、蔬菜、猪肉等农副产品的价格在悄然呈现上涨态势。做农产品能赚到钱了,农业企业和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这为农业的自动化升级打下了一定基础。
数据体现了这一事实,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2年跑赢城镇居民。可以发现,在政府多个计划的引领下,国家正在通过逐步提高农业收益,以帮助这个古老的产业迎接更大胆的自动化升级浪潮。这一进程从2017年起步,未来或许将持续多年,但农业的升级必然会是我国一个长期且坚定的路线。
自动化对于产品可以标准化、可以快速大规模生产复制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从工业革命开始,全世界农业的升级就一直伴随着工业自动化在进行,只是限于国情,每个国家都有着先后快慢的区别。
在国内,由于多方面原因,集约化、标准化程度更高的工业生产自动化率和速度一度远超农业。这一路径如今有了些许改变,全社会的自动化升级意识加强,许多机器人企业接触到农业自动化升级需求,也开始发现农业生产已经出现降维销售的可能性。
工信部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机器人在我国一般工业不同产业的平均渗透率能够达到20%左右,而机器人在农业市场上的渗透率却非常低只有不到5%。如果参照国外以50-70%作为一个行业自动化升级的合理值,如今工业机器人已经步入快速增长期,未来农业机器人市场则孕育着更庞大的可能。
那么,这5%的企业到底如何进行的农业自动化升级?有哪些经验能够借鉴?
▍畜牧业的机器人升级路
由于中国农业当前企业规模的分化非常严重,农业机器人应用整体普及度不高,但相对而言,畜牧业结构化程度较高的环境,在市场竞争降本增效的强烈需求下,推动了龙头企业的自动化升级。
从“猪王”牧原到“肉王”双汇,从养殖到屠宰,农业机器人的规模化、自动化智慧升级早就开始,如今已经基本完成。其他农业领域的自动化升级也在中国企业独特的解决方案中快速进行,这一进程会随着我国农业企业的进一步整合呈现更好态势。
在河南省南阳市的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已经能看到机器人自动化升级的成果。在管道等工业场景较多应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被牧原用在了猪舍内。这些沿着猪舍上滑轨运行的机器人,主要在猪舍内巡检,监测环境数据和猪群生长信息。
而在双汇集团漯河屠宰厂屠宰分割车间,自动致晕机、自动开胸机等自动化、AMR、机械臂有序运转,一头生猪最终会被分割成200多种产品,自动化程度已经达到70%左右。
与工业等场景类似,产品数据是畜牧业自动化的核心。快速和精准的数据能帮助企业计算出产品的成本,估值,收益等关键数据指标,及时调整产品生产和加工计划,对畜牧业起到非常关键的生产决策作用。
以生产企业牧原为例,其自动化进程中对于数据的利用更为典型。通过集成各类摄像头、传感器,牧原猪场中的机器人能盘点统计产品情况,将采集到的产品状况、体征、姿态等数据上传到云平台集中处理,技工通过手机、电脑等就可以调控环境或者产品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围绕猪绘出了现代畜牧业产业新图景。
这些成熟的畜牧业自动化养殖中,机器人一般发展细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板块,硬件包括农业级摄像头、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伸缩式半限位猪栏等,软件则主要是以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为依托实现的数据服务,下面又可以细分为身份识别区、环境监测区和饲料计量区等不同工艺流程应用,最终实现智能供料、供水电、疾控、盘点、溯源等多个功能。
而在加工生产线上,双汇等企业对标国际一流企业,也已经实现对屠宰分割、肉制品加工的生产工艺、信息系统、环保系统等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了全流程生产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确保了产品质量。
由于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与工业生产有着较大区别,由于农业企业集中度和产品集约化程度较高,其成熟度不高的特征造成了方案往往只能输出给大客户或者行业龙头。
当然大客户的优势也比较明显,由于企业规模更大、产量更大,市场占有率更大,一般而言,其探索能力和试错接受成本都非常高,这点尤其体现在采购量上。例如正邦集团、光明农牧、四方红农牧、山西丰淋牧业、天地兴农在内的诸多企业都在进行自动化升级,单批采购量基本都超1000台。
当前的畜牧业大客户会直接选择将两者搭配构成智能猪场及物联网养猪管理一体化系统,更好打通硬件接口,实现依托养猪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上所产生的具有原发、及时、准确特点的数据,为猪场提供科学的养猪服务。
如今,畜牧业自动化也不只是机器人企业的事情,早有网易、华为、阿里、京东、百度等大型企业通过生态合作入场。例如华为的一套方案中,就提供AI识别、学习、预测、决策等;而阿里云的一套方案有点像在数据的基础上用算法养猪,通过深度学习猪的采食习惯,实现云端管理和操作;京东的一套神农系统则包括机器人、视觉、神农大脑等软硬件,是一种整体物联网解决方案。
从互联网大厂的成功案例中可以发现,用大数据赋能硬件产品,能为畜牧业乃至农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多的契机。
▍农业自动化产业链正在构建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和生猪生产国,“中国一年吃掉7亿头猪”的话题曾冲上微博热搜,但同时中国也是一个粮食大国,一个人口大国。
在粮食需求旺盛但劳动力缺失的现实问题逼迫下,种植农业机械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地多人少的原因,就已经开始致力于农业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并相继研制出了嫁接、扦插、移栽和采摘等多种农业生产机器人。如今全球粮价上涨是自动化程度到一定时期的象征。借助这一契机,中国农业自动化的升级无疑能够使得中国农业生产更从容应对全球粮食价格的波动。
从2017年7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中国就开始研制农业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智能化农业装备、农机田间作业自主系统等。同时在软件上希望建立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农业信息遥感监测网络以及建设农业大数据智能决策分析系统,提出开展智能农场、智能化植物工厂、智能牧场、智能渔场、智能果园、农产品加工智能车间、农产品绿色智能供应链等集成应用示范。
虽然与传统工业型机器人相比,室外作业的农业机器人具有作业的季节性、作业环境复杂性、作业对象的娇嫩性和复杂性、和使用对象的特殊性等应用特征,这导致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重点集中在无人驾驶拖拉机、喷药无人机和挤奶机器人等整机领域。
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却有类似丰疆智能、中科原动力等“后装”改造企业脱颖而出,在春耕时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企业产品操作规范简单,能够覆盖许多作业下例如耕地、播种、植保、收获等全流程,还可以适配数十种不同农具,实现了一人对多机管理。这其实非常适合中国地形复杂,土地大块连成片的较少,农民知识结构单一的情况。
中国的农业机器人方案也证明了,能有更零散、能覆盖更多流程的农业产品,能够提供室内外机器人软硬件一体化、智慧化解决方案的企业,会在农业升级的进程中取得更大优势,用最质朴的一句话来说,“更懂农民”才能“种好地”。
对于农业这块市场,资本也在尝试涌入,有突出表现的头部企业一直不乏关注。例如中科原动力在2022年已经完成了由创世伙伴资本(CCV)领投,祥峰投资、德联资本跟投的数千万A+轮融资。此前中科原动力也曾于2021年6月获得A轮融资,两轮融资总金额过亿。
由于农业企业数量少,领域狭窄且客户集中,宣传往往都只见只言片语,企业挖掘与考察的难度往往很大,下到田间地头对于资本来说困难度也并不算小。
国家的引导政策依然持续进行,虽然从政策到实际出成果的周期很长,但水磨工夫终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2018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不仅对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出7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5%的要求,还对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定下50%的指标,这些目标的时间节点是2025年,从一些农业调研来看,如今有望在河南、湖北等农业大省的部分地区优先实现。
互联网如今的日子并不好过,高利润却没能创造太多社会价值,“与小摊贩抢两毛菜钱”等问题一直被人诟病。但我们要看到的是,其实不只是自动化的企业在努力开拓农业市场,互联网企业也早已经开始更多向实体经济赋能,并起到了较大帮助。这部分方向有些最初属于被动立项,近两年不少大厂在都在调高该类项目的优先级。
可以说互联网龙头企业开始履行了更多企业家责任,当然农业或许也是最好也最快能出成果的体现方式。“互联网+农业”加快了自动化升级进程,这推动不少互联网初创企业加入智能农业赛道,促使中国的食品产业格局正在重构。
尤其在中部地区发展非常迅速,例如河南的“猪产业链”发展不是个例,中部农业自动化牵起的也不仅是养殖和屠宰,更带动了上下游的粮食种植、饲料生产和农机装备制造、肉食品加工等产业,形成了全新的升级链路。
未来,互联网+传统实业企业的融合,或许成为农业机器人市场的主要融资方向。丰疆智能在2021年11月30日宣布的7000万美元B轮融资,其投资方就是中国的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而在更早前,丰疆智能还获得来自腾讯等投资方的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结语与未来
当前,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路面非铺装非结构化、作业工具粗放等问题依然突出。有效稳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是农业首要解决的难题。
“要想富先修路,没有富哪来钱修路”的定理曾经一度困扰着农业,这不仅需要有关部门能从基础设施、技术供给、产业需求等多方面入手,更对于对现阶段农业机器人产品的传感器、算法鲁棒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耐造”要求。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就进一步将产品适应性强、性价比高、智能决策、标准化、产业化几大要素写进了报告。
中国的农田有时候连农田的形状都非常特殊,农业作业数据库建设距离成熟还有非常大的距离,稳定性差、故障率高、易用性难保证,这放大了现阶段农业投报比低的问题。正如有媒体报道中提到的,现阶段入场,要“懂农业,懂种植、懂种地”,将算法写进祖国大地中,或许要5-10年才能长出答案。
但在大方向上,种业已经迎来“三期叠加”的历史性机遇。今年2月11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具体性文件中,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章节中再次强调农业尤其种业振兴,同时,行业粮食大宗价格持续高位,农民种粮意愿上升,农业库存和供需有所优化。
那么,农业机器人企业将产品卖给谁,市场上到底有没有能够大规模买单的企业?从当前畜牧业成功自动化升级的企业情况来推测,在农业红利的倾斜下,我们或许可以从A股中,最终找到农业机器人卖给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