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汽车芯片危机和加快车规级芯片国产化落地是重点工作之一
新冠疫情这两年,汽车芯片短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通用、福特、大众、戴姆勒、丰田、日产等整车厂的多个工厂因此停产,有些新车功能被迫推迟推出,有些车型甚至不得不退回到老的配置。疫情导致芯片短缺加剧,也让网民关心智能汽车和智能设备的发展。芯片的缺乏可能会持续到疫情结束。国际交流与合作会给不同国家的许多企业带来不同的发展机遇,尤其是芯片产业的发展。相关技术人员只能在线交流,大大降低了相互交流的结果。
一提到汽车芯片,我们联想到的首先是自动驾驶、车载GPS等。这些系统用的高端芯片较多,采用最新的技术和工艺。其实芯片在汽车中无处不在,比如座椅,轮胎,刹车片,摄像头,雨刷,空调,影音,后面都有芯片。这些芯片数量众多,功能简单,俗称“单片机”,英文简称MCU,是相应部件的“微处理器”,比如控制车窗的升降,检测轮胎的气压,调整空调的温度。
汽车行业复苏速度超出预期,车企对芯片需求快速增长,导致供需失衡;其次,部分芯片供应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限制芯片产能;最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不断提速,进一步提升汽车领域对芯片的需求。智能汽车的发展将使得车用芯片,尤其是大算力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长。因此希望通过政策引导,多方协同,建立车规级芯片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成立第三方检测认证平台;建议国家牵头设立专项资金,鼓励芯片企业、汽车企业共同参与,加快形成国产大算力芯片的研发、制造和应用能力。
面对全球芯片短缺,很多汽车品牌面临工厂停产,同时也采取了必要的措施。除了不惜一切代价“高价扫货”,一些汽车企业还采取了与芯片厂商直接谈判的形式,避免因芯片不足再次关闭工厂。
新冠疫情来临,各国竞相禁足、封城、停工、停学,对汽车行业来说犹如世界末日,汽车销量锐减,各大车厂大幅下调预测,取消给供应商的订单,严阵以待地准备“过冬”。没想到2020年下半年,汽车行业就开始V型复苏,回弹幅度之大,远超整车厂的预期。于是各大车厂大幅拔高预测,短缺也就接踵而来。 短缺之下,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在拔高预测,拔高安全库存,增加订单,一层层传到芯片制造商,再到芯片代工商,层层产能吃紧。胳膊粗得多拿,胳膊细的少拿,分销渠道也在囤积居奇,都让有限的库存、产能不合理分配,让糟糕的短缺变得更糟糕。种种博弈,都是“牛鞭效应”在作祟,这些人为因素跟天灾一起,就造成我们当前的局面。
缓解汽车芯片危机和加快车规级芯片国产化落地也是工信部2022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今年2月底,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除了搭建汽车芯片在线供需对接平台,畅通芯片产供信息渠道,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机制外,还将进一步提升芯片供给能力,包括支持整车、零部件、芯片企业协同创新,稳妥有序提升国内芯片生产供给,同时还将推动跨国芯片企业在中国本地化生产布局,从而增强汽车芯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攀升,其中中国市场更是走在全球前列。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市场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为45%,中国市场渗透率为48.8%。据IHS Markit预测,到2025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提高至59.4%,而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将超过75%,高于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水平。
我们一定要回到基本面来应对,比如制定清晰的供应商战略,跟关键供应商构建长期关系,集中采购额,增加对供应商的话语权。这也是平日获取更多订单、更好服务的关键。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