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浪潮下的工业互联网
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
2017年我国提出了建设[互联网+先进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
2017年的12月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中学习谈到了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主题:指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战略;
2019年工业互联网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工业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
于此同时,各地加快发展特色工业互联网之路,特别是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构建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北京发挥科创中心功能形成辐射全国的高精尖供给能力;
粤港澳凭借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成为全国规模化应用高地;
东北立足地区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步伐;
中西部立足数字化普及,推广集成应用和新模式新业态。
工业互联网已经行至中场
目前工业互联网发展已进入[千层饼]模式,从前沿创新到应用创新,从技术创新到合规法律环境治理创新,都需要进行贯通式的融合。
一方面我国在建设各种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方面需要打通这些工业互联网平台;
同时又基于现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应用,期望创造新的规模化的营收,从而拉动制造企业转型,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
工业互联网的[双循环]:一是整个共享制造与共享消费之间的[大循环],带动新的商业模式,创新规模化的新营收;
二是制造企业、制造业内部的[小循环],优化生产管理过程,提升劳动效率和生产力,降本增效。
工业互联网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平台-安全]走向[网络-平台-数据-安全]。
新基建浪潮下的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进入快速成长期。
在全球范围内,工业互联网正处于没有一家独大的关键时期和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围绕网络、工业设备、核心芯片、工控系统、传感器等产业链关键节点的生态竞争日益激烈。
从增量崛起到存量变革
工业互联网以制造业为突破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40万家,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怎么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结合是一大难题。
目前大部分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还停留在如何服务好龙头企业的层面,忽视了数量更多的中小企业客户和其背后潜在的广阔市场空间。
数据的割裂、信息的不完善、数据口径不统一等,这都为集中决策带来很大的困难。
从经济层面说,中国在经济层面上存量变革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工业互联网改革。
从增量崛起到存量变革,需要从原来的量变成整个的质的变化,整个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是迫在眉睫的。
工业互联网领域还面临缺少产业巨头引领、企业协同创新合作不够、创新生态建设有待加强的情况。
同时,工业互联网前期资金投入大,但短期收益有限,现阶段盈利模式也相对单一。
平衡碎片化需求与规模化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工业互联网商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要立足于全面理清工业领域行业脉络,从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出发,以解构平台与软件形成更加细分的功能模块和微服务组件为基础,因地制宜的为工业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与此同时,不断丰富平台应用生态成为了各大平台型企业发力的重点,下一阶段应用的探索与推广将是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主线。
新基建赋能生产制造体系
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是促进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底座,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将有助于增强生产制造体系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能力。
这紧密契合了工业连接设备种类繁多、数据处理实时性要求高、可能需要根据市场形势变化频繁调整生产线等需求,有利于推进企业生产制造体系智能化升级。
工信部4月13日发布《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
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加快5G全连接工厂建设,打造10个5G全连接工厂标杆,挖掘产线级、车间级典型应用场景,完成5家5G内网或万兆环网升级改造企业示范建设,加快企业外网建设;
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完成重庆、山东、浙江、辽宁、江苏、广东等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区域分中心建设;
加快多层次平台建设,遴选20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10个左右特定区域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遴选10个左右特定技术领域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我国工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多元的行业生态、广阔的市场纵深。
行业智能化突破和融合技术创新将有力推进工业装备、工业自动化系统等智能化升级,促进企业在技术能力、标准掌控、产业实力等方面不断进步,从而加速推进工业网络产业链优化升级。
结尾:
工业互联网的长尾化市场,未来将使得相关参与者的目光从着眼于大企业更高层次的提升向兼顾中小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普及转移。
把工业互联网纳入新基建,对工业互联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动作用,新基建将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部分资料参考:云科技时代:《读懂新基建,发现“十四五”中国工业互联网之路》,艾瑞咨询:《2021年“新基建”背景下中国工业互联网与工业智能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