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供应有限,中国减少存储芯片进口,增加非存储芯片供应
近日,外媒报道,韩国半导体产品3月份出口额达到131.2亿美元,再创新高。与此同时,《2022年麦克林报告》显示,韩国半导体在IDM和半导体总销量方面排名世界前三,仅次于美国。报告显示,韩国公司占全球半导体市场总销量的22%。总的来说,韩国公司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名列前茅。
与全球市场的辉煌表现相比,韩国B13B-PASK-1半导体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据外国媒体报道,中国市场最初是世界上韩国半导体企业最大的市场,但自2019年以来,美国限制了韩国半导体供应中国市场,市场份额从2018年24.7%下降到2021年19.2%,三年内下降5.5%。
从细分市场来看,韩国出货产品中存储芯片的比例可达三分之二。据公开报道,2021年10月,韩国出口存储芯片69.5亿美元,同比增长28.1%;非存储芯片出口37.3亿美元,同比增长32.3%。韩国半导体在中国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之一与存储芯片有关。
据韩国报道,由于供应有限,中国企业减少了存储芯片的进口,增加了非存储芯片的供应。韩国半导体工业联合会特别指出,华为停止购买韩国存储芯片造成了巨大损失。据了解,华为每年从韩国购买12万亿韩元,达到12万亿韩元。除华为外,韩国还有其他合作伙伴,这无疑对韩国半导体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间接导致韩国存储芯片在中国市场的出口逐年下降。
虽然中国大陆半导体进口同比增长不低于37.2%,但韩国的增长率只有6.5%。相比之下,2018年至2020年,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资产规模从25620亿元扩大到28455亿元,相关企业从158203家扩大到210694家。同时,华虹集团、台积电、中芯国际等企业不断扩大产能,加快国内替代进程。
在存储芯片领域,东芯半导体、赵毅创新等存储芯片企业明显进入2021年快速增长阶段。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统计,2018年中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为575亿元。预计2023年国内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6492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半导体行业在日本市场受挫。2019年,日本限制向韩国出口氟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氟化氢。该材料是智能手机和OLED显示器的关键材料。供应中断后,韩国芯片出口下降27.2%,其中半导体行业受到重大影响。如今,韩国半导体行业似乎面临着另一个供应限制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