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愿付费到能收费:2022通信专利英雄榜出炉
【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党博文)创新是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每年4月26日,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设立的世界知识产权日都为产业链了解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和创造方面起到巨大作用,高质量知识产权供给不仅是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迈向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因素,更是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近10年来,信息通信业是全球发展最为迅猛、技术创新最为活跃、专利申请最为密集的产业之一,而以高通、苹果、华为、OPPO、三星等公司围绕智能终端开展的一系列知识产权诉讼,更是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信息通信领域专利创造与保护的关注。
从数量到质量
专利制度在世界上出现已有几百年历史,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专利制度,包括技术创新领域,而在ICT领域,随着5G的持续渗透与智能终端的推陈出新,以5G与智能终端的专利备受关注。
2月1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日内瓦发布了最新的2021年全球PCT专利报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下,2021年,通过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 (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相比2020年增长了0.9%,达到27.75万件,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其中,亚洲成为PCT国际专利申请的最大来源地,占2021年所有申请的 54.1%,中国以65540件PCT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一,在厂商排名上,中国厂商华为以6952件PCT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OPPO以2208件PCT专利申请量排名第六,展现了我国企业在专利布局上的惊人实力。
在4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指出,我国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指出,我国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全年共授权发明专利69.6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较上年提高1.2件。我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达6.95万件,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首位。核准注册商标773.9万件,收到国内申请人马德里国际注册申请5928件。新作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分别达到398.4万件、228万件。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移动通信上已经取得了重大成绩,如专利数量有了重大提升,但在布局和专利核心性上,还有提升空间。”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雷在接受《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未来的发展和竞争中,要特别关注专利布局的核心性,从而提高专利收费的能力。
“技术推动、标准先行。”在移动通信领域,标准所带来的主要好处是提升各厂家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通过规模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而对于广泛应用的标准,其标准中所包含的必要专利就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据悉,标准必要专利是包含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且在实施标准时必须使用的专利,也就是说当标准化组织在制定某些标准时,部分或全部标准草案由于技术上或者商业上没有其他可替代方案,无可避免要涉及到专利或专利申请。
虽然标准组织都会对标准必要专利权人的权利做出一些限制,如要求专利权人对于标准必要专利的信息披露义务,及对专利实施人的FRAND(公平,合理,无歧视)许可承诺,但标准必要专利的拥有无疑能帮助公司快速建立竞争优势,一旦拥有标准必要专利,如同拥有必经道路的收费站,因此各大厂商无不在标准投票形成前就积极布局。
“科技企业布局专利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OPPO首席知识产权官冯英指出,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持续加深,战略性地布局更多高质量专利正成为行业趋势,也是全产业链努力推进的系统工程。
从付费到收费
数字化转型使信息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快速、更广泛地传播,进而促使创新公司在专利布局上做更多的投入并将专利布局视为核心竞争力。因为对于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研发创新技术的公司,一方面可以借助数字化转型更广泛地传播、推广其技术创新成果,但另一方面这些技术创新作为无形的智慧成果,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下也更容易被他人直接使用而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以及相应的合理补偿。
4月25日,《通信产业报》第11期报纸《通信专利:从付费到收费》特别策划重点分析了当前通信企业的专利布局与收费情况。
对于一家科技公司而言,掌握更多核心专利既是研发实力的集中体现,也为更前沿的科技创新和产品体验革新带来更多可能,但在诸多可实现能落地的专利背后,离不开产业链的不断试错与持续投入。
因此,谈及专利就不可避免地就要谈到专利收费的问题,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中就明确了八项“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其中就包括“知识产权使用费”。
记者了解到,专利权的法定规则是对该国制造、销售和进出口产品的权利,中国是世界上同时身兼市场大国、制造进出口的大国,中国专利具有很高的内在价值,这一价值需要更多的许可和司法实践来体现,尊重和保护专利的合理价值,是国家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以华为为例,经过在ICT行业主流技术上的持续海量研发投入,华为在5G、Wi-Fi 6、音视频三大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高价值专利包。在5G方面,华为在5G申请上的专利族数量最多,已经成为公认的5G专利最重要的持有者之一,然而,2021年华为虽然开始收取5G专利费,但5G专利最多的华为收费最低。数据显示,2020年爱立信专利收费12亿美元,诺基亚专利收费14亿欧元,高通专利收费50亿美元,华为在2019—2021年的三年中,知识产权收入共计为12亿至13亿美元。
“以前我们知识产权是为了自我防卫,是为了保证自己的业务安全而努力。”谈及专利收费背后的商业逻辑,华为相关负责人指出,专利制度的本质是激励创新,促进技术公开并被业界公平广泛地使用,从而推动产业繁荣和社会进步。如果专利费过低或者不交专利费,就遏制了整个社会的创新,没人愿意再投入深度研发;如果专利费过高,也会限制竞争,从而不利于产业的整体发展。专利的许可应当按照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确定合理的费率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鼓励创新者,也有利于被许可人,实现产业的平衡及健康发展。
事实上,在专利收费的同时,基于公平合理非歧视性的原则开展专利交叉许可、商业合作也是产业链实现互促发展的重点。
目前,OPPO已经与高通、诺基亚、爱立信、夏普等知名科技公司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1月起,夏普先后在日本东京、德国慕尼黑等地发起多起针对OPPO的专利侵权诉讼,其中涉及到手机通信技术相关的WLAN专利、LTE相关专利等。
针对上面的专利侵权诉讼,OPPO方面进行了强硬的应对。在日本东京和中国深圳针对夏普提起2起诉讼,并且持续对夏普发起了大量专利无效诉讼,随后在2020年10月8日,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与夏普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及合作,协议包含双方终端产品实施通信技术标准所需的全球专利许可。至此,双方结束在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专利诉讼和争议。
冯英指出,OPPO尊重知识产权并倡导合理收费,倡导以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知识产权争议,互相尊重专利价值。另外,坚决反对专利不合理高价收费,坚决反对以诉讼胁迫被许可人谈判和接受不合理高价许可费的恶意行为,倡导建立长期健康的知识产权生态。
“取长补短”
当前,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的需求也对企业创新活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除了全社会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外,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经营、构筑专利护城河,已成为推动产业可持续健康升级的关键要素。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指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相信随着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不断进步,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将越来越好。
无疑,知识产权是世界各国创新合作、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桥梁。需要指出的是,在快速发展的背后,除一些头部厂商外,中国的主要申请以机构、大学和研究所为主,产业仍不够深入,企业的梯次不足,与国际化大公司的知识积累仍有不少差距,因此还需调动全产业的内生动力,以创新求发展。
高质量知识产权供给不仅是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迈向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因素,更是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对此,王雷指出,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还需从两方面持续发力。一是不断增强应对专利纠纷的能力。这个方面国内产业界做得比较好,当前对于专利许可费率、海内外专利侵权诉讼应对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二是不断技术创新。加强对技术创新成果高屋建瓴的专利统筹布局,单纯依靠专利数量是难以取胜的,更要提高专利布局的水平。这种布局要特别体现在标准必要专利的布局上,这也是“选择有的时候比努力更重要”的具体体现。
赛迪智库知识产权所研究员于鹏指出,数字化社会有无所不在的终端、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的计算,相关技术会持续创新,如以“5G+工业互联网”、5G+物联网等“5G+”会有广泛应用,抢先在这些领域进行专利布局,关系到相关企业在这些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理论在世界上是开放的,技术创新是基于开放共享,互相学习、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来。因此,知识产权体系要有战略思维,根据业务特点,综合运用好专利保护、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与授权机制,系统保护好我们构建公共标准、事实标准、开源和开放生态的研究创新成果。
在业内专家看来,对于企业,应加大自身的研发实力,增加核心专利的研发布局,在获得适当的研发回报的同时,也有利于在国际社会奠定创新者形象,而中小企业通过和行业主流企业达成专利交叉许可,以商业互动实现新技术到新产品的快速迭代,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和客户,从而繁荣了整个产业链,也在全世界建立起了有利于创新的知识产权价值观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