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液晶面板企业 在全球化产业链上战“疫”
上海和苏州的疫情封控,正对长三角的相关产业链产生持续影响。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岸方洲路上的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隶属于A股上市公司TCL科技(000100.SZ)。
苏州华星光电总经理鞠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目前仍然保持满产满销的状态,但已多次接近停产边缘。封控对于企业的主要影响,一是不少员工被封控在社区里无法复工,一是物流受到极大影响,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比起人员的影响,解决物流问题是目前最迫切的需求。”
液晶面板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高端电视以及各种电子互动装置的重要器件。TCL华星是中国主要的液晶面板生产企业之一,主要客户包括韩国三星、小米、华为等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巨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约占全球TFT-LCD产能的50%以上。其中的领军企业,便是TCL华星和京东方(000725.SZ)。这样的格局意味着,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影响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反过来,这样一条全球化的产业链,也会不可避免受到各种“黑天鹅”事件的影响,比如疫情,比如乌克兰危机。
“疫情的影响,大家都很容易理解。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上,这样的影响不但存在,而且还非常大。”鞠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据报道,韩国三星、LG等整机品牌已经下修本年度俄罗斯及欧洲的消费电子产品销售目标。
比起人员缺编的影响,物流问题更让鞠霞操碎了心(被采访对象供图)
原材料运输时间从2小时延长至20小时以上
疫情封控对制造企业的直接影响,是非战斗性减员——正常情况下,包括8.5代面板厂和模组工厂在内,苏州华星有4000多名工作及管理人员。但目前,工厂正面临10%以上的人员缺口。“缺的这10%当中,很大一部分是被封控在社区里,无法复工的工作人员。而另外一部分,则是无法招聘导致的。按照原定计划,我们会在春节之后启动招聘工作,但在疫情之下,这些工作都停止了。”鞠霞说。
比起人员缺编的影响,物流问题更让鞠霞操碎了心。“物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原材料的供应难度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产品的交货周期大为延长。”他说,自己现在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找车送货、找车运货。
原材料供应方面,液晶面板产业的上游材料,主要包括玻璃基板、彩膜、偏振片、背光源、液晶、驱动IC以及一些化学气体。这些上游材料厂家,有些就在苏州华星光电的周边,还比较容易解决运输问题。一旦稍微远一点,难度系数几乎是以几何级别增长。
华星光电有一家化学气体供应商,在无锡市。在上海分区封控之后,苏州、南京、无锡等长三角城市,也接连加强了对物流的防控。以前,去无锡运输一次配套材料,一般两三个小时就能解决,但现在至少需要20个小时。“会有各种突发状况,比如我们的车子到了高速公路口,发现上匝道关闭了。还有的时候,我们的车子到了目的地城市,结果下匝道封了,不让进去。不管怎么说,20多个小时的时长如果可控,我们也可以早点安排人手,提前做好准备。最糟糕的情况,是不知道要等多少时间,因为各地的政策都在不停变化,这为原材料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运输成本已经是原来的四五倍,有的甚至更高。”鞠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4月10日,各省(区、市)高速公路共关闭收费站678个,关停服务区364个,两者均超过收费站和服务区总数的5%。
与此同时,全国高速公路流量同比2021年大幅下降,长三角区域的高速公路流量下降更为明显。数据显示,4月18日,长三角一市三省的高速公路车辆总流量247.76万辆,同比2021年下降64.99%。其中货车总流量134.01万辆,同比2021年下降20.85%。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苏州华星成立了“应急保障小组”,管理人员地铺驻守公司,随时收集各方面信息,全力保障物流通畅、稳定生产。同时,他们还加大了原材料的库存量,以备不时之需。鞠霞说:“我们以前都是及时化生产(just in time),几乎没有什么库存。但现在不行了,我们的原材料库存已经从4小时扩充到40小时,正准备进一步扩充至可保障7天正常生产的库存。”
不过,并非所有原材料都可以提前储存,“比如气体化学品,都有有效期,而且有效期很短,是没法大量储存的,只能及时运输、及时供应。”在液晶面板生产线上,气体化学品具备一定的有效期,需要定时补充,没有的话就必须停产。“最难的一次,是清明节期间。按照规定,国定假日期间,运输气体化学品的车辆是不能上高速公路的。这个规定,往年没有一点问题,因为国定假日期间,高速车流量大,需要保障安全。可今年高速公路上没有什么车流,气体化学品车辆仍然不能上高速,更要命的是国道也都封了。万般无奈,我们只能调集三四辆车子,赌运气,同时反复与政府协调沟通,看哪一辆能把气体化学品给运回来。”鞠霞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大幅增加的原材料库存,势必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但在眼下,鞠霞已经顾不得那么多,因为一旦停产,工厂的损失会更大。“我们有一些从国外进口的设备以及配件,物流信息显示已经到了上海机场进了仓库,并且完成了消杀周期,但我们就是没法提货,因为进出上海都需要通行证。如果没有的话,外面的车子进不去,里面的车子出不来。”鞠霞表示。
苏州华星光电员工对原材料进行消杀(被采访对象供图)
全球化产业链上的“液晶周期”
原材料的供给有多困难,产品的输出就有多繁琐。液晶面板是一条全球化产业链,TCL华星副总裁张鑫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液晶面板的设备国产化覆盖率已经接近50%,这意味着,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设备和原材料需要依赖从日本等国家进口。而包括TCL华星和京东方在内的中国液晶面板企业,服务的客户都是苹果、三星、华为、小米这样的企业,他们在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设有生产基地,也就是说,TCL华星和京东方生产出来的液晶面板,将被运往世界各地。
在这一点上,百年变局叠加世界疫情,就绝对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会实实在在影响中国液晶面板企业的业绩。第一财经此前报道,由于显示驱动器IC短缺,京东方的面板产量自2月以来有所下降。消息人士称,这一问题预计至少会持续到5月。京东方预计今年将为iPhone供应3000万片OLED(有机电激光显示)面板,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这一目标或难以实现。
而同样位于苏州昆山的台资企业友达光电,此前已经发布公告称,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配合当地防疫封控政策,自4月8日至12日停工。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2021年完成产值69.5亿元,同比增长49.5%,并增资18亿美元用于升级产线和扩大产能,新项目达产后公司年产值将突破百亿元。
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液晶面板产业正面临考验。“很多人会觉得,乌克兰危机跟华星怎么会有关系呢?确实有,而且还很大。整机客户下修其市场目标,同样也减少了对面板的需求,直接影响我们的出货和营收。”鞠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苏州华星光电本身,就是这个全球化产业链的一个缩影(被采访对象供图)
事实上,苏州华星光电本身,就是这个全球化产业链的一个缩影。其前身是外商投资控股的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8月29日,TCL科技发布公告,以对价款7.39亿美元(约52亿元人民币)收购三星持有的60%股权,TCL华星的持股比例提升至70%,并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完成交割。TCL华星高级副总裁杨安明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交割,传递的信息是,中国企业在全球液晶面板领域,真正站到了一个制高点上。”
2021年10月10日,TCL华星又以24.54亿元公开摘牌,获得苏州华星光电少数股东30%股权,实现100%控股。苏州华星光电主要生产电竞屏等显示器产品,这是TCL华星在着力布局的一条赛道,而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EDG电子竞技俱乐部,正是TCL的战略合作伙伴。
12年前鞠霞曾经带队到苏州三星学习,12年后全程参与了收购的谈判、交割、运营,目前担任总经理,对这家公司极为熟悉,2021年产量和产值均比以前获得较大增长,“2021年,苏州华星光电的产值增加了10%,加上整体上处于行业上行周期,所以利润是比较可观的。但今年以来,疫情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进入行业下行周期,会对生产经营带来很大挑战。”
鞠霞所说的行业周期,正是液晶周期(the Crystal Cycle)——当某一种基于市场需求的液晶面板进入市场后,企业利润会猛增,发现机会后,其他企业会纷纷跟进投资。随着供过于求,企业利润骤减,甚至亏损。但面板价格的下跌,导致液晶显示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更多的应用需求被创造出来,这又导致产能不足,价格上涨,然后企业再次投资扩大生产,如此周而复始。
一个大的液晶周期,基本会持续三到四年,中间又会经历若干个供需不断平衡的小周期。鞠霞的判断是:“从2021年三季度,液晶面板进入下行周期,行业内原本预期,今年5月份左右,液晶面板将止跌反弹。但现在看来,疫情、地区冲突等‘黑天鹅’事件,可能会扰乱这一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