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之力,惠聚成林,惠普续写可持续森林计划
2022年4月22 日,北京 — “点滴之力,惠聚成林”惠普2022年可持续森林项目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会上,惠普携手世界自然基金会,宣布将中国云南亚洲象栖息地修复纳入其可持续发展行动中,并持续推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森林保护及FSC认证项目,以及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在樟子松种植养育项目上的合作。惠普将继续以“在中国、为中国”为核心,以“持续、保护、改变”为重点,进一步履行其在可持续森林计划及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承诺,协同行业内、外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携手打造森林友好型企业,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
惠普的中国森林项目,是顺应其全球气候行动目标的重要体现。2019年,惠普首次宣布了可持续森林计划,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式就森林生态保护及管理展开合作。2021年4月,惠普发布气候行动目标,聚焦森林保护、碳排放、资源再利用三大方面。2022年1月1日,惠普进一步强化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承诺投入8000万美金,履行其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承诺。
惠普大中华区首席市场营销官董广鹏表示,“气候变化是当今商业和社会面临的最重要和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惠普将保护自然环境和企业发展紧密相连,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基本战略,携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以FSC森林认证、樟子松种植、亚洲象栖息地修复三大项目为中心,持续践行‘惠普气候行动目标’,助力“双碳目标”达成,实现生态环境和企业共同可持续发展”。
图:惠普大中华区首席市场营销官董广鹏女士分享惠普可持续森林行动
绿色行动正当时,共赴未来稳生态
2022年国际森林日主题为“森林与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意在呼吁为人类和地球选择可持续的木材,提升资源利用率、减缓环境退化,创造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据了解,全球每年退化和破坏大约1000万公顷的森林。
早在2020年,惠普便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就FSC森林认证展开合作,今年,惠普将持续推进FSC森林认证在中国的项目,目前认证林地集中于中国南部,如福建、四川等地。截至2021年,共有33,467.48公顷森林已获得认证。该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有望实现到2025年助力89,000公顷的中国林地获取FSC认证的宏伟目标。
为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及促进当地的多样性保护,惠普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达成合作,从2021年至2022年,惠普将在中国种植约2.5万棵樟子松。该项目不仅有助于恢复森林生态系统,还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京津冀地区重要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目前,惠普已完成项目捐赠和土地整理、树木种植工作。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将会与惠普一起持续追踪、跟进森林管理和抚育。
本次见面会上,惠普宣布将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展进一步合作,2022年,惠普将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对120亩亚洲象栖息地进行改造,通过种植热带树种,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打造适宜亚洲象栖息的生态环境。项目计划于2025年完成近25公顷的云南热带雨林亚洲象栖息地修复,并展开周边生态环境的维护工作。
图:分享研讨环节(左起依次为)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杜娟、惠普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 董广鹏、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侯远青、世界自然基金会黄文彬
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推动全价值链低碳转型
自2001发布首份环境与社会影响报告以来,惠普已经连续20年发布可持续影响报告。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和挑战,惠普气候行动目标承诺将通过实施一系列长期可持续发展策略、推出绿色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实现覆盖生产、销售、运营等在内的全价值链零碳排放,减少商业活动对整体环境的影响,全面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碳排放方面,惠普承诺,到2025年,在运营中全面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将价值链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并促进与供应商相关的业务也达到碳中和;到2040年,在整个价值链上实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
产品:惠普采用可持续材料,在产品设计中采用可再生和可回收材料,推出采用了环保材料制造而成的电脑和打印耗材,如:采用海洋回收塑料制造电脑部件,及打印硒鼓和墨盒,协同消费者一起践行环保理念,倡导循环经济。?
服务:惠普注重打印耗材与硬件的循环再生,其独有的惠普打印管理服务(Managed Print Service)的按页付费功能不仅可以适应中小企业的轻资本运营,同时可以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进行跟踪和评估,减少和抵消打印所带来的碳影响。?
供应链:惠普鼓励供应商减少碳排放,使用可再生电力,将低碳意识贯穿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中;在产品运输过程中以海运代替空运,并使用替代燃料和电动汽车,促进供应链低碳化。在中国,惠普与本土的伙伴合作,将每年农民收割时废弃的秸秆加以回收并制成秸秆托盘,以此替代运送产品所使用的木质托盘,减少秸秆燃烧而带来的空气污染和资源浪费,带动供应链以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运作。惠普是全球率先使用这种秸秆货盘的IT
公司。
惠普始终注重作为企业公民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身体力行践行承诺的同时,也引导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一起,在更大范围推广创新的可循环商业模式,为环境和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