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奋起,国产中高端仪器装备的出路在哪里?
【仪表网 仪表产业】经过数十年的沉淀积累和近年来国家出台系列国产化设备“进口替代”举措,一大批大型高端仪器装备实现了自主研制和中国“智造”。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目前在一些关键领域、重点行业、重大项目上,高端仪器装备仍然长期依赖进口,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用户不敢用”的难题,在落实国家推广应用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政策上有差距,导致产业发展没有竞争力,没有话语权,甚至出现“卡脖子”的情况。
?
据科技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全国50万以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0万台套,但进口品牌在多个领域仍然占据垄断地位,特别是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医疗影像设备领域,国产化率仅有20%。
?
在国产仪器装备取得长足进步、部分性能指标甚至优于进口设备的今天,如何让国产化仪器装备在闯过“技术关”后,也能跨过“市场关”?如何实现从首台(套)向多台(套)跃升?如何通过提高国产化率来带动自主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值得我们思考。
?
采购关
?
应享有“同等优先权”
?
目前,地方在实际执行国家关于提高国产化设备应用举措过程中,“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流程仍不顺畅,政府采购“扶一把”偏弱。对此,笔者建议:严格落实中央和国家部委发布的进一步推动国产设备“进口替代”的系列文件精神,对于政府资金购置仪器装备的情况,事关国民经济命脉、人民生命健康、国家公共安全、重大工程建设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仪器装备,并设置最小国产仪器采购比例;进一步明确国产设备及仪器的定义范围,应该是在核心部件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独立加工制造、独立提供售后服务等。
?
同时,在减税、免税、退税方面,在国家出台的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的措施基础上,地方还应适当对国产设备关键零部件、急需原材料、产业发展急难需求产品给予二次减免税,明确具体的实施细则,便利办理方式,加快办理流程,带动相关设备的国产采购率,将返还资金用于技术研发,相当于由市场倒逼企业提升研发投入,这种后补贴方式将更为有效地促进国产仪器快速发展。
?
生产关
?
建立“共享数据库”
?
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该市目前正布局打造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已落地15家“中科系”科研院所。此外,该市还有本科类院校25所。如果以此为基础,重点围绕重大前沿科研及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仪器装备,并建立共享数据库,将极大促进制造业水平提升和“工业强市”战略实施。
?
另外,政府需牵头打造产业集群,打造设备研发、孵化、加速到产业化的全产业链条,形成规模效应;在技术上,应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队伍,攻克“卡脖子”核心技术;在审批上,应缩短产品尤其是创新设备的上市时间,助力相应产品和成果能尽快应用和转化。
?
售后关
?
开展采购反垄断调查
?
除了政府采购外,作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国有企业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也应该在今后的技术采购与服务采购中,更积极地选择本土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技术和服务能够满足要求的条件下,优先采购国产产品与服务。
?
同时,对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部分供应商开展反垄断调查,加强仪器装备领域反垄断和采购人保护立法;建立中高端仪器装备维护保养市场开放制度,建立定价协商机制。
?
(本文观点来自帅磊在济南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的建议)
?
作者简介
?
帅磊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年特聘研究员。济南市政协委员,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中科院高能所济南研究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