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230元!这家传感器企业飞起来了!还打破中国半导体发行价最高记录!
关注传感器专家网公众号,获取传感器热点资讯、知识文档、深度观察
昨天(4月14日),中国传感器芯片&模拟芯片企业纳芯微公布其在科创板IPO的中签结果,意味着中国传感器产业链又一家企业即将上市!
令人惊叹的是,本次纳芯微IPO发行价为230元/股,融资规模58.11亿元,超慕50多亿,发行价对应发行后总市值232.45亿元。
这次,纳芯微一举创下多项记录,突破中国A股半导体最高发行价天花板,在中国股市发行价排行TOP 6!发行后总市值直逼中国传感器产业市值TOP 10!不得了!
连纳芯微自己申请IPO时也没想到这么高的估值!什么底气让纳芯微给出这么高的IPO首发价?其市场地位和业务情况如何?这次融资对传感器产业意味着什么?
每股230元,什么概念?
在股票市场,我们平时似乎很少听说过超过100元的股票,尤其是IPO发行价,更是传感器、半导体这样赛道的股票,每股230元是什么概念?
目前中国股市,IPO发行价最高的是2021年12月上市的禾迈股份(688032),发行价达到557.80元/股,突破天际;第二高的是义翘神州,发行价高达292.92元/股。其余中国股市发行价排行如下(或有疏漏):
而传感器相关概念,甚至是整个半导体产业的上市企业中,股价破100元的企业都更少,韦尔股份今日(4月15日)股价173.90,为现在传感器上市企业中股价最高。毫无疑问,纳芯微此次230元/股的发行价,已经足以排进中国股市TOP 6,同时,也成为中国包括传感器在内的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最高值。
然而,230元/股的发行价,还是纳芯微下调10%后的结果,根据纳芯微4月11日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显示,询价报价区间为 61.57元/股-371.00 元/股,网下全部投资者报价中位数是262.22元/股,加权平均数是256.31元/股。
最后,纳芯微在平均数256.31元/股的基础上,下调10%左右,下调了26.31元/股,定出了230元/股的发行价。
是纳芯微保守了,还是市场对纳芯微太有信心了?
▲纳芯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
本次纳芯微将发行股份数量为 2,526.60 万股,如果以每股230元计算,那么融资规模将达到58.1亿元,发行后的总市值将达到232.45亿元。
这样,纳芯微市值将在瑞声科技、赛微电子等传感器巨头之上,逼近传感器产业市值榜单的前10,远超四方光电、中航电测、汉威科技等一票老牌传感器企业。其余传感器企业市值数据可见《45家传感器企业市值排行榜出炉!》内容。
不仅如此,纳芯微以230元的发行价,将融资58.1亿元,而在2021年5月提交的IPO招股书中,其计划融资规模才7.5亿元,主要用于信号链芯片开发(4.39亿元)、补充流动资金(2.22亿元)、研发中心建设(0.89亿元)。
这意味着纳芯微将超募50.6亿元!这个超募金额并不低,纳芯微有望成为2022年超募之王!
▲纳芯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
纳芯微是做什么的?
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到,此次纳芯微的IPO首发,各项数据都名列前茅,一直以来关注度较低的传感器资本市场,也有了出圈的新闻。
虽然近几年中国传感器及整个半导体资本市场火热,但纳芯微230元/股的首发价,仍然超出许多人的预估。为什么许多投资者愿意为纳芯微买单?纳芯微是做什么的?
根据纳芯微的官网介绍,其成立于2013年,至今不足10年,定位为“国内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公司。”,是一家典型的Fabless 模式的芯片设计企业。
纳芯微的芯片业务主要有三大块:信号感知芯片(传感器芯片)、隔离与接口芯片、驱动与材料芯片、定制服务,2020年营收占比分别为53.78%、44.33%、0.39%、1.49%。其中信号感知芯片业务的营收最高,在历年营收占比中均超过50%。
▲纳芯微财务数据(来源:纳芯微招股书)
根据纳芯微的企业介绍,其以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为核心,向前后端拓展集成式传感器芯片、隔离与接口芯片、驱动与采样芯片,形成了信号感知、系统互联与功率驱动的产品布局。
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是MEMS传感器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敏感元件存在非线性或受温度影响较大等特点,需要信号调理ASIC芯片对敏感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调理。
▲以MEMS声学传感器构造图为例(来自歌尔微招股书)
纳芯微芯片布局:
在信号感知芯片方向,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各式传感器信号调理 ASIC 芯片开发的企业,现已能覆盖压力传感器、硅麦克风、加速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等多品类信号调理 ASIC 芯片产品。围绕压力传感器领域,公司满足 AEC-Q100 标准的车规级信号调理 ASIC 芯片已在汽车前装市场批量出货,同时公司能够提供从微压到中高压的全量程压力传感器芯片产品。在隔离与接口芯片、驱动与采样芯片方向,公司已量产了标准数字隔离、隔离接口、隔离电源以及隔 离驱动、隔离采样等多品类数字隔离类芯片产品。通过积极突破技术壁垒,公司数字隔离类芯片的抗共模瞬态干扰能力、抗静电能力等多项关键技术指标达到或 优于国际竞品,各品类数字隔离类芯片中的主要型号通过了 VDE、UL、CQC 等 安规认证,并且部分型号通过了 VDE0884-11 增强隔离认证。公司数字隔离类芯片作为 5G 通信电源、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等应用的关键芯片,已成功进入多个行业一线客户的供应体系并实现批量供货。
纳芯微的市场地位
纳芯微在主营业务领域的市场地位如何?
根据 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纳芯微传感器信号调理 ASIC 芯片 2020 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8.74%;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的数据,纳芯微数字隔离类芯片 2020 年全球市场占有率为 5.12%。
目前纳芯微已拥有传感器信号调理及校准技术、高性能高可靠性MEMS 压力传感器技术、基于“Adaptive OOK”信号调制的数字隔离芯片技术等 11 项核心技术,提供 800 余款 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2020 年出货量超过 6.7 亿颗,主要应用于信息通讯、工业 控制、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领域的不同场景,具体如下:
在2018、2019、2020年度,纳芯微连续3年被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评为“中国半导体 MEMS 十强企业”——该排名以会员单位MEMS业务营收为主要依据,在中国MEMS产业中纳芯微有较大的市场地位。
纳芯微背后巨头云集
根据科技日报的报道,纳芯微背后聚集了一批半导体产业的明星企业股东。
通过穿透公司股权,纳芯微背后云集了包括物联网二期基金、深创投、华为、聚源聚芯、元禾璞华、汇川技术、小米长江、苏民投等在内的巨头资金。
其中,华为通过红土善利持有公司2.37%股权(发行前)、汇川技术全资子公司汇创新持有公司0.89%股权。截至2021年6月末,苏州汇川采购了400万驱动与采样芯片,主要用于功率电机驱动等工业控制领域。
而在纳芯微的客户中,苏州明皜传感、无锡韦感、宁波希磁等多家国内的传感器知名企业均是纳芯微的大客户,其中无锡韦感属于韦尔股份体系企业。
这说明纳芯微在行业内深厚的资本和业务关系,也是其业务快速成长的因素之一。
▲纳芯微前五大客户(来源:纳芯微招股书)
傲人的增长曲线
从纳芯微的招股书披露的数据看,纳芯微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近三年来增长都十分快速。
在2018-2020年间,纳芯微营业收入分别为4,022.33万元、9,210.32万元、24,198.71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5.2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01.84万元、670.81万元、4,049.28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47.90%。
更恐怖的是其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营收数据:营收34061.91万元,归母净利润8755.07万元。无论是营收还是归母净利润,2021年上半年都全面超过2020年整年,并且超过100%。
陡峭的增长曲线,反映了纳芯微正处于迅猛发展的时期,同时在当前半导体芯片短缺的大环境下,纳芯微营收、利润双翻倍的增长曲线,给了投资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纳芯微的隐忧
2022年以来半导体股市全线下跌
在230元/股的史诗级首发价下,市场也对纳芯微有许多担忧。
几天前,3只新股集体开盘破发,新股破发数量再创新高。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国产射频功率放大器(PA)第一股”唯捷创芯,发行价66.6元/股,一度跌超50%,至今未回发行价。
“中签如中刀”的恐惧还未散去,根据方正证券的统计,近期受疫情还有局势影响,包括传感器在内,整个半导体股市都呈下跌趋势,在如此大局势下,纳芯微首发会不会重蹈唯捷创芯的覆辙,仍是比较大的问号。
▲方正证券半导体市值统计数据(部分)
小赛道、“新”企业是否撑得起身价
纳芯微以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为核心,在MEMS传感器芯片等细分领域有一定实力,但也未进入细分领域TOP 3里面。
同时,MEMS传感器赛道相对较小,纯MEMS传感器芯片业务的敏芯股份市值仅30亿元左右,大部分传感器上市企业市值维持在100亿元以下。
在模拟芯片上,按大致功能可以分为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两大类别。与知名的信号链芯片国际巨头亚德诺(ADI)相比,亚德诺拥有4万多款产品,而纳芯微只有800多款。
因此,作为2013成立至今不足10年的新企业,纳芯微虽然呈现蓬勃的发展势头,但其业务仍然比较新,处于发力阶段,无论是企业规模、产品布局还是市占率方面,都和行业领头公司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
结语
最近小编写传感器资本的内容多了起来,因为资本的流向,就是产业的动向。很高兴又看到一家传感器芯片企业上市,并且获得市场这么大的关注度。
中国有许多传感器企业拥有优秀的技术,但体量较小,在以往受限于传感器领域关注度不足,融资渠道有限,发展缓慢。今天,纳芯微、奥迪威等等一家一家传感器企业进入更大的资本市场,传感器的赛道,热了起来。
突如其来的“一夜暴富”,希望纳芯微管理层仍能不忘初心,深耕、开拓中国的传感器芯片和模拟芯片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