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塌房”背后 食品安全与盈利危机何解?
前有315老坛酸菜变土坑酸菜,将相关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风波还未过去,叮咚买菜近期也“塌房”了,据悉是因为前置仓存在用死鱼冒充活鱼、擅自“翻包”换签、日常消毒流于形式等问题,被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并启动立案调查。随之而来的,叮咚买菜当天股价一度暴跌超20%。而这种“跌跌不休”的状态事实上自去年9月叮咚买菜上市以来便一直持续至今,从发行时的23.5美元到3月29日的3.95美元,市值缩水超83%。这背后反映的,显然不止食品卫生安全这一项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频出
“绝不把不好的菜卖给用户”,这是书写在叮咚买菜官网介绍页的价值观,如今看来,叮咚买菜并没有履行它的承诺。
在被通报的“死鱼冒充活鱼”事件之前,今年2月份,叮咚买菜就因经营的鲜活皮皮虾、鲟鱼等农产品镉超标、活鲟鱼氧佛沙星不符合农业部公告第2292号要求等问题,旗下子公司北京不姜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处以20余万元罚款。再往前推一个月,今年1月份,叮咚买菜因销售的鳊鱼“恩诺沙星”含量不合格,被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处以38万余元罚款。
E侠君查询企查查平台信息显示,叮咚买菜运营主体上海壹佰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风险达24条,其中,行政处罚18条,涉及食品安全、卫生安全(垃圾分类不达标),以及广告宣传表述不准确等违规问题,累计罚款总金额45.74 万元。
在黑猫投诉上,消费者也对叮咚买菜表示了不满。E侠君在黑猫投诉上以“叮咚买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截至3月30日,有关叮咚买菜的投诉量已高达到2970条,大部分投诉消息集中在食品新鲜度不够、未按约定发放优惠券、服务态度差、短信骚扰等问题上。
“用户7744183268”投诉称,其在叮咚买菜软件上下单了鸡翅尖三包,骑手30多分钟送达后立刻拆包,发现鸡翅尖全部变质发臭,而这已经不是该用户第一次在叮咚买菜平台上购买到变质食品。另有匿名用户投诉叮咚买菜销售的肉质有问题,该用户称在叮咚买菜平台购买了4盒猪肉放进冰箱,第二天拿出来拆开,连拆3盒发现肉质都有不同程度的绿色,打电话投诉却被反馈已经拆开的无法退换......
于生鲜电商而言,食品安全是其“命门”,叮咚买菜如此密集地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着实让消费者不安。而令人更不安的是,食品卫生问题或仅是叮咚买菜背后经营问题中的冰山一角,这家上市企业还有很多其他困扰,比如,至今还没有实现盈利,全靠资本输血。
业绩增长堪忧
像很多生鲜电商平台一样,成立于2014年的叮咚买菜兴盛于2020年。在疫情爆发之初,伴随着需求爆发,生鲜电商一度成为明星行业,叮咚买菜也受益于此实现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曾为叮咚买菜提供前置仓冷链服务的星星冷链相关负责人向E侠君透露,叮咚买菜在2020年春节及疫情期间的增长超过500%,巨大增量下该冷链企业也受益接了包括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平台在内的近2000个前端冷链改造的业务订单。
从财报数据也能看出,叮咚买菜营收增幅巨大,2019年其营收还是38.80亿元,2020年疫情契机催化下,该公司营收就同比暴增192.15%,达到113.4亿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叮咚买菜2021年总营收为201.2亿元,同比增长77.5%。然而,营收增长的另一面,叮咚买菜至今仍未实现全面盈利,且亏损不断扩大,2019年-2021年,该公司年亏损额度分别为18.73亿元、31.77亿和64.29亿元,每年几乎都翻倍增长。
事实上,不只是叮咚买菜,整个生鲜电商赛道,各企业平台几乎都绕不开“盈利”难题。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国内市场已有四千多家生鲜电商,其中只有1%盈利,4%盈亏平衡,95%亏损。而生鲜电商之所以普遍亏损,在E侠君看来,一方面,由于生鲜电商投入大、产出低、利润低。同时生鲜业务毛利率很低,很难通过业务本身获得大额利润。
另一方面,生鲜电商主要依靠价格战竞争。为了快速圈地跑马,大多数生鲜电商平台都采用补贴拉新、补贴拉活、低价倾销等策略来吸引消费者,但在同质化严重的生鲜电商赛道,价格战往往只吸引来“薅羊毛”的客户,难以培养出忠诚的顾客,这就导致平台亏损越来越严重。
对于盈利问题,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的态度一直很乐观,他在第四季度业绩的电话会上宣布,2021年12月,叮咚买菜已在上海实现全面盈利,将力争2022年第二季度末实现长三角地区完全盈利,力争第四季度全国接近盈利。但以现实客观角度出发,叮咚买菜在上海区域的用户消费能力、成本控制能力都更强,和其他区域的差距很大。换言之,上海模式某种程度上难以复制,而行业整体难题也并非一个企业就能扭转。
未来何以为继?
经历过野蛮生长的资本狂欢后,曾被互联网巨头追捧的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如今俨然是一地鸡毛。去年以来,一些中小玩家相继退场,行业巨头也开始收缩。如美团优选等平台去年3月已经开始减少站点、转向精细化运营;5月,京东旗下的京喜拼拼接连退出福建、甘肃、贵州、吉林、宁夏和青海等省份;“投入不设上限,要拿下市场第一”的滴滴橙心优选近日更是被曝出业务关停的消息。
叮咚买菜也已经慢下来了。2021年Q4叮咚买菜前置仓仅增加25个,较2021年Q1、Q2和Q3的139个、147个和239个相比,增长几乎停滞。盈利的压力之下,叮咚买菜还开始探索第二条发展曲线,乘着疫情期间预制菜的东风,叮咚买菜在2020年6月启动了相关业务,如今已相继推出叮咚王牌菜、叮咚大满冠、拳击虾、蔡长青、叮咚好食光等20余个自有品牌。在财报中可以看到,Q4自有品牌商品销售占整体GMV的10.2%,似乎已初见成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与同样发力C端预制菜的海底捞、西贝、太二酸菜鱼等餐饮企业相比,叮咚买菜的预制菜业务在餐饮口味、用户忠诚度方面优势难显,而且销售渠道局限(目前仅入驻饿了么外卖,均需在前置仓可达范围内配送)。另外,鉴于目前我国预制菜渗透率并不高(家庭端渗透仅为0.19%),叮咚买菜如何在市场空间的不断挖掘中,构筑品牌护城河,保持业绩持续增长,还有待时间考量。
当下,社区团购行业监管正逐渐收紧,2020年底,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多家社区团购平台,制定“九不得”新规,要求平台不得通过低价倾销、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方式滥用自主定价权。去年3月,因存在价格欺诈和低价倾销等行为,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美团优选、十荟团、食享会等五家社区团购企业处以共计650万元罚款......
当行业监管趋严,当资本趋于冷静,整个行业都需要回归零售的本质。这时候,想要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屹立不倒,无论是生鲜电商还是预制菜业务,叮咚买菜恐都需要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更高效的运营,来提升用户体验,强化他们的品牌信任度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