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样本,温度传感器折射“中国芯”崛起路径
? 在IC温度传感器市场,申矽凌CT7117,无疑是一款现象级产品,去年甫一推出,即快速打入多家头部厂家供应链,已在智能手表、手环、TWS耳机等可穿戴设备上大量应用,这款现象级产品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带着对这颗产品的好奇,集微网采访了申矽凌T-Sensor&Data Convertor产品线负责人March Hu。
爆款产品背后的实力
?
作为该款传感器研发与上市的亲历者,March首先向集微网介绍了CT7117的技术迭代过程, 以及30nA(Typ.)超低待机电流、0.73mmx0.73mm超小封装规格、0.0078125℃分辨率以及±0.1℃超高测温精度等对可穿戴设备极具意义的产品特色。
?
此外,March还讲述了在CT7117送样后,行业头部客户为大规模导入申矽凌产品,对该公司从研发流程、质量控制、交货能力、公司治理乃至办公环境的透彻检查,March感言,国内这些世界级厂商,对供应链配套企业的准入要求,也已经是世界级标准。
?
真金不怕火炼,这样的全方位考验,也为申矽凌打开了全新的机遇,该公司温度传感器累积出货量已超过3亿颗,打入多个行业头部客户,在各类24x365连续工作的复杂环境中表现出极高的质量可靠性,自身的性能参数,如测温精度、稳定性、测温范围、测温点个数,当然是受到市场欢迎的重要原因,不过对一款爆品而言,相对于竞品的性能特色只不过是理解其成功的“冰山一角”,水面下的申矽凌热管理产品线体系化管理能力,才是该公司不断能推出爆款产品的底气所在。
?
细加分析,在温度传感器市场,申矽凌的竞争对手,还满足于对海外大厂“走量”产品的pin to pin替代,靠相同规格、差不多的性能、更低的价格分食中低端市场,市场战略仍然处于“生产然后铺货”的初级阶段,甚至相互之间在打价格战,其整体经营管理,也难以经受大厂直供的考验。
?
至于那些已经在高端品类构筑牢固“护城河”的海外巨头,尽管产品力强悍,但其服务国内客户,特别是新兴品类的国内客户,在技术支持、产品交期、价格等方面的灵活性尚不及国内供应商显而易见,可穿戴设备等下游新兴品类需求,是申矽凌热管理产品线与国内外竞争对手差异化竞争,向上突围的关键,但看到与做到之间,想要切实抓住这样的突破口,则离不开申矽凌体系化管理能力的“内功”。
?
事实上,March访谈中提及的几点,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产品技术规划;规范有序的产品研发迭代;经得起360°审视的公司治理与内控,无不是其体系化管理能力的折射,也是该公司在温度传感器这片看似“红海”的细分市场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
访谈中,March还谈到这样一个细节,某一个客户对该公司研发流程的尽调中,甚至会检查其产品验证测试是否达到了设计中规划的边界条件,即便这样的极限工况与所供应的产品无关。显然,业务流程是否规范健全,较单一产品的性能参数好坏更为重要,而这样的转型升级,往往是不少国内企业所欠缺的。
?
正是凭借规范扎实的体系化管理能力,申矽凌热管理产品线不但爆款迭出,不断打入世界级“大厂”供应链,技术水平比肩国外老牌企业,其供应商管理与维护能力,还确保了在沸沸扬扬的“芯片荒”中,该公司温度传感器产品交货率近100%的优异表现。
?
在可穿戴设备等已经被“打透”的市场之外,March还提到电力、安防等一系列细分领域热管理产品增量需求机会,这些B端与C端的新机会,为该公司热管理产品线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
扩充产品线的权衡之道
集微网注意到,在抓住可穿戴设备的机遇后,业已依靠热管理产品形成融资-产品-市场良性循环的申矽凌,开始向更多产品品类扩展,从湿度传感器、数字接口类芯片,到模拟混合信号芯片,这样的业务线扩展,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规划逻辑?
?
在访谈中,March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来源于技术积累和客户基础的交汇点。
?
例如湿度传感器,在基础原理上与温度传感器有一定相似性,并可大量复用温度传感器制造封装能力;而模拟混合信号芯片,则依托于该公司在温度传感器解决方案研发中掌握的模数转换IP设计与工艺Know-how,100% IP 自主知识产权和全产业链国产化,支撑其通过模拟数字信号转换这一共性功能模块,向基于电容测量、电流测量的一系列其他产品品类布局。
?
这样吃透一类产品全栈技术,并依托不同技术模块已有基础,向技术上有相似性或继承性的品类扩展业务,体现出申矽凌业务战略上的审慎踏实,不迈大步子,小步快跑,收获的成果,却可能胜过一开始就多线出击。
?
此外,申矽凌的产品线扩张,还非常重视与客户需求的结合,与已经跨过其准入门槛,建立起信任关系的头部直客进行深度沟通,观察和了解其零部件需求,并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尽可能承接,甚至和客户进行联合开发、定制开发。这样的策略,无疑大大降低了其拓展新品类的市场与技术风险,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
事实上,不只是新业务线扩张,其核心产品线-温度传感器的研发,也同样深度贯彻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March就曾谈到,该公司热管理产品线工程师日常工作量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和客户进行沟通,根据用户反馈形成现有产品与新产品的改进需求,CT7117两颗传感器组合的测温算法及整体解决方案,也来自于对客户需求的梳理和响应。
?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从技术积累和客户基础的交汇点寻找机会,是一句知易行难的总结,在实践中,不少企业往往会把自身的主观猜测与客户真实需求混淆,或是在产品与技术上依赖“公版”供应商,所谓的自身技术积累或禀赋更无从谈起。
?
总体而言,从与March的访谈中,集微网看到了申矽凌作为新一代中国半导体初创企业的新气象,相较不少竭力标榜技术概念或国产替代“情怀”的企业,申矽凌浓厚的工程师文化和令人印象深刻的体系化管理能力。便利完善的市场与金融支撑体系、充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供给、全社会的技术乐观主义热情,让今天的中国成为半导体产业创新创业的一片热土。
?
写在最后
?
申矽凌热管理产品的快速崛起,也为其他中国半导体初创企业,提供了有益的镜鉴和启示。
?
国产替代、自主可控,以及东数西算等数字产业重大发展规划,固然为国内半导体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仅仅满足于追逐最热门的产品赛道,或者坐享国产替代“旱涝保收”的一块蛋糕,绝非企业发展壮大的长久之计,更难以缔造如申矽凌这样年年业绩翻倍的超常规发展成绩。
?
商业的世界里,商业逻辑依然是主导,怎样做到产品与服务的“物美价廉”,是企业经营者需要耐心思索的课题,并且正如申矽凌所展现的,这样的课题,答案往往在产品之外。流程、规范、企业文化等体系能力的建设,才能帮助企业真正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