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
语言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传感技术 >> 从冬残奥到助残,用科技延展“臂膀”

从冬残奥到助残,用科技延展“臂膀”


从使用仿生手进行火炬传递、借助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完成行走,到为冬残奥村搭载无障碍便捷智能管理平台,自火炬传递开始,各类无障碍设备纷纷亮相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助力运动员完成一项项精彩的竞技。

火炬传递展示康复机器人

在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中,穿插展示了利用仿生手,用上、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进行火炬传递。

3月2日下午,在位于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点位,东京残奥会冠军贾红光佩戴着一款国产智能仿生手,顺利完成了火炬传递。只见大拇指向内回收,仿生手五指并拢,稳稳地握住火炬并交接给下一位火炬手。

3月4日上午在首钢园区火炬传递过程中,一名上肢残疾火炬手将使用上肢助力外骨骼设备,经过9个月适配训练后实现自主抓握功能,将手握火炬进行传递;另一名下肢截瘫火炬手使用下肢助力外骨骼设备经过5个月适配训练后,可实现直立行走进行传递。

近年来,随着机械设计与制造、传感器应用、自动控制、人机交互等技术的进步,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医用机器人技术迎来高速发展的契机。康复机器人是辅助人体完成肢体动作,实现助残行走、康复治疗、负重行走、减轻劳动强度等功能的一种医用机器人。在目前医疗机器人市场中,康复机器人占据相当大的比例。随着各国对康复医疗领域的逐渐重视以及消费者对轻型康复医疗设备的巨大需求,可穿戴康复+辅助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横空出世。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已有不少比较成熟的医用外骨骼机器人。

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预计,到2026年全球康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6.17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2.1%。

随着国内康复医学的高速发展与康复意识的快速崛起,再加上机器人应用日趋广泛的积极影响,国内康复机器人市场逐渐升温,纳入医保的康复项目也在逐渐增加。康复机器人的发展正迎来政策红利的集中释放期,未来,期待我国康复机器人在结构设计、人机交互、训练策略、实验与评价等多方面能加快实现跨越性突破。

5G融入导盲手杖

科技创意可能并不需要大费周章,一根手杖也许就能帮上大忙。

据上海联通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正与生态伙伴共同研究探索一款导盲手杖,拟将融合5G、超声避障、红外检测等多项技术,在旁人毫无觉察的情况下,通过振动装置帮助盲人“看见”前方障碍物。

“导盲手杖其实是一个主动式的超声波探测器,工作原理与蝙蝠类似。”据负责人介绍,手杖将通过超声波测量障碍物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方便盲人及时判别出障碍物的位置。他透露,目前导盲手杖正在探索初期,拟经过多重检测后再投放市面。

5G设备助力残障人士无障碍融入社会还有更多空间。

“只靠教师和保教人员的人为保护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保障。”谈及联通提供的安保系统,上海市志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负责人赞不绝口。

上海市志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是一所提供餐饮、医护等就业技能教学的民办机构,残障人士是其授课的人群之一。据上海联通负责人介绍,公司帮助学校在围墙上装上信号接收设备,形成电子围栏。同时,残障学生人手佩戴载有用户信息的手环,并配置相应的定位系统及联通物联网卡,确保学生在安全范围内活动。

“每个手环都是一台信号发射器,当学生进入到信号接收范围的地段,系统可及时监测到用户的位置。如果学生走出校园或进入危险路段,手环将自动传输数据至联通物联中台,并将告警信息推送至校方。”负责人表示,在联通安保系统的保障下,至今无发生过一起人身安全事故。

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由于目前很多无障碍设备采用与移动机器人相同的技术方案,因而成本很高,难以进入普通家庭。为此,他向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呼吁,要关注和关心这一特殊群体,积极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

用户评论

发评论送积分,参与就有奖励!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