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 |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加快数实融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重构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成为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以数字经济的发展带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潜力所在。”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数实融合经济建设,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数字技术助力农业生产实现新突破
加快数实融合发展可以从农业切入。马珺表示,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能有效解决传统农业在推动农产品市场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生产精细化以及农业生产规模化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
“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马珺建议,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可以从农业领域的具体实际入手,通过构建农业与大数据、“云”计算、新兴技术等新型结合模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而实现农业生产发展的新突破。
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
加快数实融合有利于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多种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也是对制造业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进行的全流程、全链条、全要素改造,能够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作用。对此,马珺建议,要大力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向制造业融合渗透。马珺表示,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基础设施,以数据为驱动,利用数据进行信息交换与传递、监测生产与商业运行规律、驱动价值链和网络化协同。未来在数字化制造条件下,企业的设备、生产线、产品、库存等都将实现数据化,并实时映射到数字世界,形成实物场景和数字场景的融合。
“数字场景将利用数据、算力、算法与模型,对实物场景发生的行为进行描述、分析、诊断、决策,指导实物场景的生产运营。物理和虚拟双重视角的数字孪生车间,与呈现可视化设备内部结构的全息技术相融合,能够实现智能化车间生产与管控的优化。”马珺说,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将全面融合,可有效将消费端数据注入到制造端,帮助制造企业实现以销定产,同时打通金融、物流等消费端资源,整体赋能制造企业的转型。
数字技术解决医疗资源不均和高成本问题
在医疗领域,马珺表示,数字医疗是把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医疗方式。数字孪生与全息技术相互融合共同支持的云医疗服务,能够成为健康监测、疾病诊断、远程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数字化医疗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实现远程教学及电视会议、远程会诊及手术、网上查询及求助以及网上挂号、预约,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进而解决医疗资源不均,医疗成本高等问题。”马珺强调。
数字医疗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重点建设?马珺建议,一是要构建“医疗云”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建立由医疗部门、医药企业、药品监管部门及行业组织广泛参与构建的健康服务中心。制定数字化医疗统一标准,使数字化在各方面的应用达到普遍适用,进而贯穿至整个医疗行业。这样可以通过对数字化技术的依托,汇总分析海量用户的详细医疗信息,进一步建设高效、准确、权威且全面的医疗数据库,实现医疗行业在生产、供应、服务与创新方面的升级。
二是要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公共卫生监控体系。目前,互联网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在疑似病例探索和辅助诊断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打开了新的突破口。
三是要建立全国联网的药品数据库。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有效赋能医药行业,既能够使公众感受到实际的便利,也能将数据反馈给研发、生产、供应链以及运营部门,使药品及医疗器械等产品设计、配送、原料供应更加高效。
数字政务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数字政府也是数实融合的重要领域。数字政务通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政务信息数据的管理创新,建立丰富的应用体系,实现各类信息的资源共享与在线应用,为企事业单位、居民等提供便捷、高效、透明的服务,为政府智能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持。马珺表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有效利用,能够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创新,让社会治理更加精准、高效、透明。
“发展数字政务不仅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一部分,也是公众享受便捷优质的政府服务的基本利益诉求。”针对如何发展数字政务,马珺建议,数字政务的核心应立足于便民服务。要制定整合的数字化路线,以民众需求为核心,使办事体验更加便利化、证照运用场景化。还要致力于改善民众、企业等用户群体的在线服务体验,推动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