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 |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通过专项支持推动自动化装备和技术升级
“国内高端制造等新兴领域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批量小,需要在流水线上生产个性化定制产品,这类企业生产组织高度复杂,对工人的知识与操作水平要求更为苛刻,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用工难、招工难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对此,他建议从国家层面推动一定规模的高端制造企业“技改”进程,提出具体的“技改”目标,并给予资金支持,从根源上减少“人工”生产。
传统工人难以满足高端制造业新要求
在我国,年轻人的择业方向和人口结构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刘若鹏看来,年轻人员不再青睐于工厂里流水线般的枯燥工作,更偏向于像美团外卖、滴滴等自由度更高的职业。同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我国人口变化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这是近十年来增加人口最少的一年,人口出生率也再创新低,仅为7.52%。“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弱,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企业都将难以快速招聘到足够的工人。”刘若鹏说。
国内高端制造业等新兴领域的企业,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批量小,甚至可能要在流水线上生产个性化定制的产品。与传统制造业大批量生产相比,这类企业生产组织高度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剧增,对工人的知识与操作水平要求更为苛刻,招聘的难度更加突出。
刘若鹏指出,国内目前复工复产最快的多为自动化水平高、人员密度低的制造业企业。面对生产新形势,以及国内复工复产等要求,我国新兴领域企业唯有变革,加快生产制造自动化水平,才能应对用功难、招工难等问题。
制造业上下游应形成自动化生产体系
针对高端制造业的产业链,制造业上下游要形成自动化生产体系,发挥国内企业在智能设备、智能装备、智能制造这些年积累的优势,去设计和开发新型智能设备,带动产业链进行自动化生产。
“这个事情非常重要,因为高端制造业的定制化太强了,强到你没有办法做一个通用的产线给大家用,所以需要专项支持来让产业链上下游打通去开发,并推动自动化生产的装备和技术升级。”刘若鹏说。
因此,刘若鹏建议,一是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供应链制造企业提出具体的“技改”要求,明确“技改”目标,例如如何能高效率、少用人、高质量发展,并尽可能在制造的过程中实现产品本身性能的突破。
二是针对“技改”给出资金支持,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出台新兴领域自动化升级专项补助政策。具体来讲,可按照自动化固定资产投入比例进行资金补贴,加快提升我国工装、模具等自动化装备质量水平,促进自动化装备上下游更紧密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