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如何走出“一票否决”的窠臼?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达到320万台。
能源安全、“双碳”、工业自主三大诉求叠加,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势不可挡。业界普遍认为,新能源车行业“拐点”已临,新能源车将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外最大的移动智能终端,而这一点从各大主流车企在2021年推出的新车卖点清单上可见一斑。
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汽车工业“中国智造”真的能支棱起来吗?还有哪些痛点?如何破局?
我们看到在《方博碳讨室》节目中,华为数字能源副总裁、首席营销官方良周,小康集团CTO、赛力斯(轮值)总裁许林,华为数字能源智能电动领域总裁王超的探讨,他们给出了一部分答案。
从舆情到用户体验都面临“一票否决”,新能源车只能“认命”吗?
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面临“一票否决”的命运——燃油车事故千千万,但新能源车出现的任何一点状况,都有可能变成新闻头条,接受舆论用放大镜检视。
另一方面,接受多年燃油车成熟、稳定驾乘体验熏陶的用户,一丁点体验上的“不适”感,都有可能让新能源车遭遇市场折戟——用户会用钱包投票。
从舆论到体验的“一票否决”导致的结果就是:新能源车没有其它行业领域拥有的“渐进式发展”腾挪时间与空间,只有那些真正设身处地替用户着想、奉行长期主义,以极致细节化解用户“心智抵抗”的产品,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面临这样的残酷命运与灵魂拷问,新能源车只能认命吗?那些有望胜出的车企,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有没有人可以“一步到位”?
告别渐进式完善,新能源车如何“一步到位”?
要快速获得用户青睐、铺开市场,既然缺乏“渐进式完善”这个选项,导致用户用钱包投票的关键又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拆解“一步到位”,以问界M5为标本“庖丁解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驾乘体验,“爆发力”与“耐久力”兼顾是基本功
电能瞬间转化成扭矩力,加速快是新能源车最引以为傲的优点,这是“基因”层面的优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车在加速这件事上能靠着物理规律“躺平”,对一个胃口被吊得足够高的新能源车购置者而言,只有明显赶超燃油车的加速感才能迈过心智门槛。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除了那些顶级配置、价格昂贵的新能源“豪车”,普通新能源车的百公里加速往往很难进入4秒级,这意味着它的“推背感”并不会十分强烈。
华为的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前驱165千瓦和后驱150千瓦两个电机的组合,帮助问界M5实现了4.4秒的百公里加速。这种加速不是单单的动力性能“榨取”,还需要兼顾整车的稳定性——尤其是在弯道超车、恶劣路况情景下的操控稳定性。例如,在处理突然加速所产生的巨大热量方面,DriveONE智能油冷技术将适时派上用场,深入热源直接交换散热,调节峰值温度差异,实现动力系统与温控系统的完美配合。
只有这样,新能源车才能做到既有“短跑的爆发力”又有“长跑的耐力”,再加上智能增程系统,随时随地补电,维持动力系统长时间高速续航。
2、系统降噪,才能让“私享座驾”名副其实
新能源车另一个基于物理规律而获得的天然优势是动力系统噪音小,但在实际体验中,很多新能源车的噪音并不比燃油车小,甚至有些更为明显。
在长期产品研发实践中,燃油车在噪音这件事上的努力已挖掘到极致,基于燃油车机械结构的噪音隔绝体系也近乎完善,用户也将 “越是高档产品,在噪声控制上的表现越优异”视为约定俗成的好车“潜”规则。而对于新能源车而言,用户则很容易因为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噪音对产品的所有性能产生质疑。
这时候,新能源车就必须“严防死守”,堵住任何来源的噪音,包括车身风阻、轮胎滚阻以及车内各部件的机械摩擦声。
除此之外,新能源车的电腐蚀问题,会造成噪声随着使用年限增加而增长,M5也针对这一“短板”给出了解决方案。
3、续航焦虑,高效转化与备选方案成就“化骨绵掌”
续航是新能源车最大的痛点,也是影响用户消费决策的第一位要素。
具体而言,续航过程中面临的“尴尬”主要包括里程不够长、寒冷天气使用续航断崖式下降、开空调占用电池空间过大等,而它们又都统统指向充电难这一顽症,“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的新闻逼退过不少潜在用户。
要想让用户不在续航问题上“一票否决”,有这三个可行途径:
一是尽可能长的续航,减少对“充电”的依赖。这包括效率的提升与电池容量的增加,例如通过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M5实现了88.6%的转化效率,加上电池包增配,1100+公里长续航,长距离出行告别充电依赖;
二是万一发生电量不足的难题时能够不掉链子。可油可电,加长续航的同时也多了一份“不用排队等充电”的保障;
三是足以覆盖特殊应用场景。例如在寒冷天气出行以及随行的空调需求,通过增程启动取代电池包预热,加上整体余热回收利用,减少各用电部件的待机功耗,进一步确保了整体续航能力。
只有这样“三管齐下”,才能在充电效率全面提升的同时,带给用户更好的续航体验,去到他们想要去的“远方”。
4、极致安全,AI加持的预警系统从5分钟到“提前一天”
电池安全是困扰整个新能源车行业的痛点,也是让不少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望而却步的拦路虎。要解决这个痛点,除了依赖上游车用电池厂商的技术努力外,借助AI加持的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也是包括华为在内的提供智能硬件与软件解决方案的企业正在花大力气攻关的课题。
华为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也将端云协同监控系统首次应用在了整车集成上。利用华为强大的云能力,数据分析、建模,从云化的BMS提升到云化三电,再到整车云化系统,将预警从国家要求的5分钟逐步带入小时级、天级。
不被“一票否决”的新能源车,都在走向“体验普惠”
更进一步看,如果一台新能源车能够做到不被“一票否决”,那么它一定会在消费者体验方面挖掘到极致。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作为未来智能终端家族成员的新能源车,将在充当私人座驾、行走的充电宝的同时,同时兼具贴身管家、智能秘书、影音娱乐伴侣等多重身份。
至此,新能源车来到了真正的十字路口,人们基本上可以结合M5来为未来智慧汽车下一个定义:动力、续航、安全、扛噪“一步到位”的同时,还要以智能技术赋予座驾人人都能享有的“体验普惠”,打破传统燃油车时代以座驾等级来区分阶级的陈规,单凭这一点,就是智慧汽车了不起的革命。
基于此,我们有信心赋予新能源车更多期待与野望:往大了说,全面替代燃油车,加速人类交通电动化进程,贡献于“双碳”目标的提前到来;而当它进入到千千万万普通用户的日常,新能源车还将突破更多应用场景,在万物互联到来之际,充当人与世界交互的接口。
而这,才是新能源车要开拓和征服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