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为各行各业赋能,加速技术创新
我国工业互联网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先后遴选出4个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258个试点示范项目,带动总投资近700亿元。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11项重点行动和10大重点工程为抓手,着力解决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深层次难点、痛点问题。
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一种结果。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开放的、全球化的工业级网络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和融合起来,高效共享工业经济中的各种要素资源,从而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帮助制造业延长产业链,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
工业互联网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让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洁且更经济。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节点落户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城市。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分析认为,《行动计划》的目标从原先的“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转变为“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将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由产业本身到各行业应用赋能的提升,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支撑能力相对薄弱,在核心技术掌握程度、关键产品服务性能、解决方案供给、应用深度等方面仍然有较大差距,“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等现实难题依然存在。此外,商业模式不够成熟,工业数据要素市场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
工业互联网已经不断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开始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工业互联网将智能设备、人和数据连接起来,并以智能的方式利用这些交换的数据。在通用电气的倡导下,AT&T、思科(Cisco)、通用电气(GE)、IBM 、英特尔(intel)已在美国波士顿宣布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IIC),以期打破技术壁垒,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关键在于构建高质量外网,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利用前沿网络技术对企业内网进行改造。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要推动工业生产装备和仪器仪表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让哑设备“活起来”,运用先进适用的网络技术建设IT—OT融合网络,把工业全流程都“连起来”;另一方面要推动企业外网由“建网”向“用网”转变,进一步引导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节点等接入高质量外网,让企业外网真正“用起来”。同时,要拓展“5G+工业互联网”发展新空间,推动应用领域从工业外围环节向生产制造核心环节拓展,强化产业支撑,加强5G工业模组研发、5G专网建设方案落地。
要继续完善标识体系构建,引导企业建设二级节点不少于120个、递归节点不少于20个;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化升级工程,推动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数量比2020年翻一番。
工业互联网的主战场在实体经济,必须与各行业各领域技术、经验、痛点紧密结合,专业性强、复杂性高,这也决定了推动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需要持续发力。
工信部将进一步深化工业互联网在各细分领域的应用创新,探索符合行业发展实际需求的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加强5G和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鼓励“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的发展,更强调培育聚焦行业特点的专业型、特色型平台,实现精耕细作,产生实效。
新模式来自新技术。《行动计划》提出,在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等领域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产业化突破,工业芯片、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要加快异构标识互操作、工业大数据等关键标准研制。深入实施创新发展工程,加快智能网关、边缘计算、工业APP等新型应用技术研发。依托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加速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王志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