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
语言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传感技术 >> 2020年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现状

2020年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现状


  增材制造技术起源于美国,1940年,Perera提出了切割硬纸板并逐层粘结成三维地形图的方法,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3D打印制造技术实现了根本性发展。

  21世纪开始,随着工艺、材料和装备的日益成熟,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范围由模型和原型制造进入产品快速制造阶段,在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得到规模应用。

  根据2020年3月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年全球及中国3D打印行业数据》,2019年,全球3D打印产业规模达119.56亿美元,增长率为29.9%,同比增长增加4.5%。

  全球增材制造产业已基本形成了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导,亚洲国家和地区后起追赶的发展态势。

  美国率先将增材制造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高度,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欧盟及成员国注重发展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走在世界前列;俄罗斯凭借在激光领域的技术优势,积极发展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和应用。;日本全力振兴增材制造产业,借助增材制造技术重塑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产业规模占全球比重40.4%,德国仅次于美国,中国位居第三。作为3D打印起步较晚的中国,近几年,抓紧自主创新和研发,虽然和国外的技术还有一定差距,但也一步步朝着精细化和专业发展。

  当然,国内巨大的市场潜能,也吸引了不少国外3D打印行业巨头的目光和投资,进一步推动了中国3D打印产业的发展。日本和英国在3D打印材料和设备领域也有一定规模,分别占全球产业规模的8.2%和6.3%。

  政策加速3D打印行业发展

  2020年2月,我国发布《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立足国情、对接国际的增材制造新型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推动2-3项我国优势增材制造技术和标准制定为国际标准,增材制造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0%。

  近年来,我国3D打印市场应用程度不断深化,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核工业、模具等领域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航空航天等领域直接制造机修复再制造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汽车、船舶、核工业、模具等领域成为产品设计、快速原型制造的重要实现方式。

  2017-2020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逐年增加,增加速度要略快于全球整体增速,以致于我国3D产业占全球的比重在不断增加。2019年,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为157.5亿元,较上年增加31.1%,初步估算2020年规模将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3D打印设备为主,材料和服务平分秋毫

  根据2020年3月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年全球及中国3D打印行业数据》,2019年,中国3D打印设备产业规模70.86亿元,占比最高,达到45%;3D打印服务产业规模45.67亿元,占比29%;3D打印材料产业规模40.94亿元,占比26%。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发评论送积分,参与就有奖励!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