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趣评:华为自建芯片制造厂;“十四五”规划正式出炉
据《金融时报》报道,华为计划在上海成立一家不使用美国技术的芯片工厂。报告称,华为的目标是到2021年底为“物联网”设备生产28nm芯片,到2022年底为5G电信设备生产20nm芯片。
智造君: 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在面对芯片供应链被美国切断,手机、5G等消费者业务依靠存货芯片苟延残喘的情况下,华为计划开启一条自力更生之路。对于华为芯片制造来说,好消息是其能获得国内政策和整个产业链的助力,同时国内高校也能提供相关优质人才。但不好的消息是,华为在芯片制造上基本属于从0开始,国内芯片制造发展水平也非常落后。总的来说,华为初期设定的目标并不高,希望未来其能一步一个脚印努力。
10月国内物流业景气指数回升
11月2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10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10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6.3%,与9月份的56.1%,回升0.2个百分点。从分项指数看,12个分项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
智造君: 年初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物流业景气度不太高,但如今随着复工复产的稳步开展,国内经济发展的持续复苏,人们消费需求与热情的不断上涨,物流业也是重回火热。尤其双十一临近,让最后一个季度的行业景气指数直线上涨,鉴于今年双十一和后续双十二带来的持续性影响,可以预见后面行业指数还将进一步提升。届时,由此带来的物流压力还需要企业们通过物流员工的扩招,以及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应用来稀释。
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正式出炉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发布,其中提到要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智造君: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出炉,为我国新时代发展绘就新蓝图。作为智能制造行业一员,我们看到蓝图中涉及了不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的部分,比如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从中我们看到其对于人工智能、5G、集成电路等产业技术的发展和重视,这给我们带来指引和福音。
日本计划减少对中国无人机依赖
近日,据权威媒体报道,日本为了保护国家敏感信息数据安全,正计划在政府采购无人机时,排除与中企相关的产品,具体排除部分主要围绕信息技术、供应链、网络安全和知识产权等方面,据了解,目前日本所用的多数无人机不是来自于中国,就是含有中国制造的零部件。
智造君: 目前,在全球消费无人机市场上,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截至2019年,中国消费类无人出口约占全球总量的70%左右,达到120多万架,国内企业大疆更是占据全球80%多的市场份额,这使得中国无人机几乎“统治”了全球市场。对于美、日等国家来说,是不会容许中国无人机一家独大的,基于此其纷纷禁止和限制我国无人机可以理解。不过,就目前来看,要想彻底摆脱对我国无人机依赖并不容易,后续日本能否言出必行有待观察。
美国又一城市禁止使用面部识别
11月5日消息,据报道,缅因州波特兰市通过了一项投票提案,禁止警察和市政机构使用面部识别技术。这项举措是在8月份波特兰市议会投票表决后提出的,初步禁令已作为一项法令实施。
智造君: 这似乎已经是美国第九座禁止人脸识别的城市了,此前旧金山、萨默维尔、奥克兰、伯克利、布鲁克莱恩、剑桥、北安普顿和波士顿都已经先后出台了禁用令。与此同时,今年初IBM也放弃了自身的人脸识别技术和业务,亚马逊、微软等也宣布暂停对政府进行人脸识别技术提供。美国政府和企业频频禁用人脸识别,背后的原因还是技术不够成熟,应用所带来的隐私安全、种族偏见等隐患比较。未来,人脸识别要想走向成熟,还需解决以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