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AI行业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
“缺芯少魂”一直是萦绕在中国科技产业的痛。长期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一直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在技术工艺上的层层封锁,芯片市场一度被海外巨头企业所占据,尤以高端芯片进口依赖最为严重。
根据海关统计,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3055.5亿美元,同比下降2.1%。出口集成电路金额10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0%。虽然出口金额呈增长态势,但进出口贸易差依旧巨大。
在中美贸易竞争之下,华为、中芯国际相继受到美国制裁,面对“卡脖子”的危机,打造出中国自主研发的芯片变得愈发刻不容缓。
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提到,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而据官方统计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
虽然国产化替代市场潜力巨大,但受制于技术的积累,中国想在芯片领域完成“突围”并非易事。人工智能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推动力,从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开始,AI+各行业成为了极客们的实践沃土。而作为人工智能产品的关键部件,AI芯片为人工智能提了供强大的算力支撑。同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AI芯片也让中国芯片产业看到“突围”机遇。
国家也非常看重人工智能及其芯片产业的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提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分别制定2020年、2025年、2030年三阶段战略目标,其中,第一阶段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将重点扶持神经网络芯片,冀望AI芯片量产且规模化应用。
根据亿欧智库对于人工智能芯片行业的长期关注和研究,我们预计随着国家支持力度加大,以及AI芯片应用场景爆发,2019年至2023年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以52.4%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快速增长,到2023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有望超过600亿元。这一增速远超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增速。
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国内AI芯片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吸引众多资本涌入。不仅如此,全球各大芯片厂商、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加码AI芯片,亿欧智库按照企业的创始团队和主要业务背景,将实际参与AI芯片设计的企业分为三类:传统芯片厂商、跨界巨头以及科技初创公司(AI算法系和AI芯片系)。
虽然当前AI芯片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但是目前中国AI芯片市场仍由海外传统芯片巨头所垄断,其中英伟达是当前业界龙头,INTEL、XILINX、AMD、高通等传统芯片厂商也都处于领先梯队。
国内AI芯片企业除了华为海思、紫光展锐、寒武纪等少数企业处于挑战者地位,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跟随者的位置。虽然目前AI芯片企业尚未完成对海外厂商的超越,但也进一步推动了国产芯片走向高端芯片市场。
再看AI初创企业,多数AI芯片初创企业仍处于跟随者的位置,他们在产品和最终落地应用层面都还未成熟。通过综合对比AI芯片初创企业的竞争力,亿欧认为在AI芯片初创企业中,AI算法系企业比AI芯片系企业的芯片产品更容易落地。这也得益于目前多数AI算法系厂商已经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成功将算法产品落地,AI算法公司参与到芯片设计会让他们在产品优化上具有主导权,更重要的是基于原先的业务,AI算法系厂商研制的AI芯片在实际落地上拥有更大优势。
注释:本文仅选取了部分企业进行举例说明。
除此之外,通过研究亿欧智库还认为,未来AI芯片初创企业将向系统集成商转型。AI芯片企业单纯提供AI加速芯片很难直接打入新市场,用户无法单纯使用AI芯片来搭建产品,但如果自己成为系统集成商,就可以打入更下游的集成商或是品牌商的市场。
系统芯片是系统集成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人工智能与芯片产业整合的关键点,但系统芯片开发带来的高昂费用以及高技术门槛都将是AI芯片企业转型路上的拦路虎,据亿欧智库调查,国内28nmAI系统芯片开发成本至少为2500万美元。
不过,芯片产业上的成就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个新领域,AI芯片在架构和设计理念上仍然有巨大的突破空间,相比于传统芯片,中国芯片厂商在AI芯片领域并没有被海外厂商拉开差距。国内企业继续加大在AI芯片设计领域的技术攻关力度,中国将有望在该领域实现“换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