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正在全产业掀起了一场革命风暴
2020年是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也是5G规模化落地的关键一年,同时也被业内誉为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元年。
在8月底召开的2020工业互联网大会上。来自国内外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导、专家、先进企业代表,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和我们分享了诸多“5G+工业互联网”的典型应用案例和实践经验。
国家政策由引导内容纵向延伸到针对性政策
我国的工业互联网自2017年提出,已经经历了三年的发展。三年来,在5G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发展融合方面,国家的政策由引导内容到针对性政策向纵深拓展。
2017年年底,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在5G研究中开展面向工业互联网应用的网络技术试验,协同推进5G在工业企业的应用部署”。
自从2019年我国正式商用5G后,我们能看到了国家对5G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从中央到地方,给予一系列的政策指导和支持,全国共有近20个省份对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发展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
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针对性政策文件《“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首次提出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提炼形成至少20个大典型应用场景,引导产业界提升网络关键技术产业能力、创新应用能力和资源供给能力。
进入2020年,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和《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在两个文件中再次被强调。
可以看出,“5G+工业互联网”产业政策制定更加注重向央地协同、产业合作、重点突破等方面转变。未来,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探索合作、建设5G园区网络、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或将成为政策重点引导方向。
工业互联网作为5G落地的最重要的场景,“5G+工业互联网”高速融合发展
随着5G进入落地应用的关键时期,工业互联网作为5G落地的最重要的场景,在全产业掀起了一场革命风暴。
在2020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信通院发布信息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47.3%,预计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约为3.1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47.9%。
工业互联网要实现的是人、机、物全面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本质上是在传统云平台的基础上叠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优化工业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数据采集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当前我国工业领域所使用的通信协议种类多、各有不足且相对封闭,且约80%以上的工厂设备无法联网,严重制约了设备数据上云,致使设备互联互通问题突出。
通过将5G技术与工业PON、MEC(移动边缘计算技术)等相结合,能够降低工业场景协议转换和设备接入难度,提升工业互联网异构数据接入能力,能够有效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
对于工业互联网来说,5G技术将补齐工业互联网重大短板,它不仅破解工业互联网设备互联互通难题,支撑海量工业数据实时同步传输,还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广度与深度。
“5G+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发展之路
当前,我国的“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还处于探索的早期阶段。在精密而复杂已趋于完善的工业流程中,“5G+工业互联网”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找准落地的切口。
通过2020工业互联网大会,众专家和专业人士的讨论中,我们总结发现,“5G+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工业4.0时代需要解决制造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例如复杂生产过程、动态调度,装配性能状态的趋势预测,包括生产流程、工业流程的自主决策。整个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化是非常重大的一个挑战。
需要把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高效地融合,高效低成本的获取并利用数据,通过数据利用不断优化制造过程,驱动管理优化与变革。
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建立3T融合(IT信息技术、OT运营技术与CT通讯技术),以及后续更多的技术融合的一个航空产品,智能制造体系实现对制造系统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过程全维度覆盖,包括全过程数字化链路畅通。
最后是基于工业互联网万物互联,实行执行层智能制造,支撑企业智慧的通过工业互联网连接各类设备,包括基础装备、传感器、控制器,打通航空制造底层数据交互感控渠道,实现航空制造业的动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和精准执行的智能制造闭环,来推进航空制造向智能化进行转型。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47.3%,预计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约为3.1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47.9%。这其中,暗藏着的就是5G技术商用带来的推动力。
工信部规划司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塑造一批新兴产业,巩固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