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等级认证发布 自动驾驶行业迎来规范化时期
早在2018年4月,由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范》)正式对外发布。《管理规范》对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测试的主体、测试驾驶人及测试车辆、测试申请及审核、测试管理、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由此开始,全国不少城市在《管理规范》的统一指导下纷纷制定了地方版的管理规范,于是地方性的自动驾驶测试场地、开放道路、产业园区等纷纷开建。
2020年,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政策频发、资本加大投入。前不久,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ATARC,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与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联合发布了CL2级中国首个智能驾驶等级认证规则,并向中国一汽、广汽新能源、一汽奔腾三家企业的三个车型分布颁发了SAE与CATARC双冠标认证的CL2级智能行车、CL2级智能泊车认证证书。
根据SAE方面提供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技术规范和功能认证范本可以发现,针对目前市场上L2级智能驾驶汽车的功能特点,这些认证从安全保障措施、系统功能表现和碰撞避免能力3个方面,对包括行车功能和泊车功能在内的L2级智能驾驶功能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这对推动自动驾驶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升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甚至是消费者选购车辆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自动驾驶行业经历了初期的狂热,正逐步回归冷静,产业链各方现已将目光聚焦在技术和产品的落地上。从目前自动驾驶的发展路径来看,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渐进式,即从传统的L1、L2、L3级自动驾驶技术进行迭代,更关注功能本身,主要面对私人用户;一是跨越式,即直接涉足L3+或L4级自动驾驶,主要对应无人驾驶出租车。
智能化大潮之下,传统车企纷纷加速转型,积极拥抱物联网自动驾驶新机遇。例如,东风日产。眼下,东风日产导入日产Pro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并结合中国复杂多变的道路状况进行本土化开发与测试。与此同时,其还与百度、腾讯、华为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合作,致力于搭建具有开放性和延展性的智能化应用平台,开展跨界生态合作等。
从技术层面来看,将PC、移动端已经成熟的技术结合具体业务场景定制、按优先级顺序应用到智能网联汽车上,并选择合适的自动化工具,应用于安全驾驶、路面环境识别等流程中,也慢慢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一大方向。
在跨过政策法规、技术两大难关之后,自动驾驶产业规模化落地的最后一座大山就是成本。尽管目前高等级自动驾驶(L4)的单车改造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耗资较大,但业界对于自动驾驶成本随着技术进步进步而大幅下降的前景满怀信心。
汽车“四化”的出现,使车辆零部件的概念和范畴发生了变化。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到自动驾驶所涉及的芯片、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到高精地图、云控平台、网联通信、AI算法等软件,都成了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火热的路测之外,为更好的实现自动驾驶的目标,汽车部件产品升级步伐将加快,功能也将更加稳定和丰富。
当然,智能汽车已经逐渐从实验室和示范运营转向量产,新产品走向市场也是新技术落地、接受用户检验的过程。而有关部门、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共同努力,将推动自动驾驶新业态的涌现和落地,自动驾驶相关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跃升机遇。